我們先來看這么幾個鏡頭
鏡頭一:1948年上半年,抗日戰爭勝利時中國所面臨的“兩種命運、兩種前途”已涇渭分明:國民黨的戰事已是強弩之末,蔣介石一意孤行的獨裁、專制統治行將被推翻;共產黨歷來倡導和致力于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新政權,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迅猛推進而提上議事日程;國民黨策劃和制造的“較場口慘案”、“下關慘案”、“李聞慘案”等一系列慘案,使民主黨派一些人士從“第三條道路”的幻夢中清醒過來,同共產黨團結合作,一起推翻國民黨獨裁政權,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統一的新中國,成為各民主黨派的共同愿望和自覺選擇。
1948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快到了。時任新華社社長的廖承志給中央發來一封電報,詢問中央有什么重要事情發布。廖承志的來電,引起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中共中央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國民黨反動統治即將崩潰,一個獨立、民主、和平、統一的新中國即將誕生,該是對外公布共產黨人的政治主張、提出新中國政權藍圖的時候了。于是,“五一口號”應運而生。
鏡頭二:“五一口號”初稿送到毛澤東的案頭,他將目光停留在第5條“工人階級是中國人民革命的領導者,解放區的工人階級是新中國的主人翁,更加積極地行動起來,更早地實現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第23條“中國人民的領袖毛主席萬歲”和第24條“中國勞動人民和被壓迫人民的組織者,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領導者――中國共產黨萬歲”上。
毛澤東此時不免思緒萬千。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以救民于水火、追求人民民主為己任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歷來主張“國事是國家的公事,不是一黨一派的私事”,反對一黨一派的專制獨裁統治,提出共產黨員“只有對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的義務,而無排斥別人、壟斷一切的權利。”這一政治主張,得到了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廣泛贊同,使共產黨在領導人民推翻專制統治、建立民主政權的崢嶸歲月中,同各民主黨派攜手合作,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贏得了各民主黨派的一致擁護。
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一個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者,革命勝利的曙光才剛剛顯露,怎能提“萬歲”呢?郭沫若先生所撰寫的《甲申三百年祭》,不是被列為中共延安整風運動必讀書目嗎?黃炎培先生訪問延安時提出“人亡政息”的歷史周期率的詰問,共產黨人不是已經找到了這條新路么?今天,一個獨立、民主、和平、統一的新中國即將誕生,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實踐自己理想的時候了。
也許是想到這些,毛澤東拿起筆來,將“五一口號”初稿第5條“工人階級是中國人民革命的領導者,解放區的工人階級是新中國的主人翁,更加積極地行動起來,更早地實現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修改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將第23條“中國人民的領袖毛主席萬歲”劃掉。將第24條“中國勞動人民和被壓迫人民的組織者,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領導者――中國共產黨萬歲”改為“中華民族解放萬歲”。這樣,修改后的“五一口號”,一共23條。
毛澤東的這一改動,寓意極為深刻,體現了他的博大胸懷與高瞻遠矚,表現了他對中國革命進程的準確把握,對統一戰線在革命進程中作用的清醒認識。1939年,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將“統一戰線”作為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現在,革命勝利指日可待,在革命勝利后還需不需要統一戰線,還要不要同各民主黨派的團結合作,不僅在當時中共黨內一些同志而且在一些民主人士心中并不是完全清楚的。“五一口號”第5條的修改提出,表現了共產黨對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誠意和決心,預示著一種全新的政黨制度的誕生,奏響了協商建國的華美樂章,標志著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團結合作即將進入嶄新時代。
鏡頭三:1948年5月23日。上海。中國民主建國會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民主建國會討論并通過了贊成中共五一口號、籌開新政協、成立聯合政府的決定。這個決議,實際上宣布民建正式放棄了以前成立之初“不右傾、不左袒”的中間路線,自愿接受中共領導、與中共合作共事、團結合作這樣一個立場,為民建以后事業的發展,奠定了正確的思想路線。也就在1948年,從這年秋天開始,遠在香港和國民黨統治區的各民主黨派領導人和無黨派民主人士,響應中共五一口號,置個人生死于不顧,為籌備新政協,共商建國大計,紛紛踏上北上解放區的征程。
鏡頭四:1949年5月25日清晨,被毛澤東稱為“中國民族工業首戶”的榮氏家族年輕掌門人榮毅仁,在上海街頭第一次見到席地而眠不肯打擾市民的解放軍,心里就有了一個直覺:共產黨站住了,國民黨回不來了! ?榮毅仁留在上海的消息傳出,很快在上海工商界產生巨大的反響和示范效應,不久,榮毅仁、古耕虞、樂松生等著名工商業人士相繼加入了中國民主建國會。
鏡頭五:作為一個在工商界有著廣泛影響的政黨,民主建國會在新中國成立進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9月21日,被人們稱為新中國開國盛會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尋訪歷史,人們會發現,在留下的老照片中,無處不活躍著民主建國會成員的身影。在新中國成立的禮炮聲中,包括民主建國會在內的中國各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產黨人一起共同組成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各級機構,以主人翁姿態投入到新中國建設的偉大事業中。10月,曾拒絕出任北洋政府任命的教育總長、多次拒絕蔣介石高官相許的黃炎培,,放棄了一生不做官的人生信條,以72歲高齡接受了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部長的任命,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
鏡頭六: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同年10月,首批25萬中國軍隊入朝作戰,經黃炎培建議,這支保家衛國的中國軍隊被命名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緊接著,民主建國會發起了捐獻飛機的活動,短短幾個月時間,僅上海工商界就捐獻戰斗機404架,從而,將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推向了高潮。
……
以上呈現的,只是歷史長河中幾個不朽的片段。70年來,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一起,秉承“五一口號的精神傳統,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本方針,緊密合作、砥礪前行,為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
我們回顧歷史,就是要認真總結和汲取多黨合作的歷史經驗,進一步發揮和展示出多黨合作的時代價值。可以說,民主黨派的發展歷史,從一個重要方面展現了在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從四分五裂、積貧羸弱走向獨立統一、繁榮富強的壯美畫卷。正如宋慶齡先生所述:“國民黨滅亡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他們背叛了人民,共產黨的勝利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他們屬于人民和人民在一起。”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的領導者和最可依賴的朋友,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才有光明前景。
作為一名教師、民建成員,重溫“五一口號”,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力以赴做好本職工作。教師是偉大、神圣的職業。我為身處這個偉大的時代而感到自豪,也為自己培育了一批優秀的學生而驕傲。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繼承和發揚講團結、講創新、講奮斗的優良傳統,努力當好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重溫“五一口號”,還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提高參政議政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嚴守政治規矩。嚴格按照民建會員的標準要求自己,自覺遵守會的章程,堅決執行會的決議和決定,積極參加會務活動,深入學習會章會史,不斷提升政治水平。二是深入調查研究。圍繞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題問題,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群眾,認真進行調查研究,積極撰寫調研提案,提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宏觀性、前瞻性的意見建議,切實發揮民建人士的參政議政職能。三是開展社會服務。把社會服務作為參政黨職能的重要任務,積極開展了到貧困山區捐款捐物奉獻愛心、到河北省圖書館進行義務講解、參與全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等社會服務,傳遞社會正能量,樹立良好民建形象。 ?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當中,我將大力弘揚“五一口號”精神,不忘初心,接續奮斗,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來,把學生的青春夢、自己的教育夢與民族的復興夢統一起來,做到思想上牢牢掌握,行動上緊緊跟隨,擼起袖子加油干,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積極發揮參政議政作用,切實為建設新時代現代省會、經濟強市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