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全國“兩會”政協委員時,特別提到了今年是紀念“五一口號”發布70周年。
1948年上半年,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推進,建立新中國政權擺上黨中央日程。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了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共23條,宣告黨動員全國各階層建立新中國的主張。5月23日,民建公開響應中共“五一”號召,向世界宣告了選擇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立場。
響應“五一口號”后,民建立刻投入到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的奮斗中。1948年8月,章乃器與孫起孟等同其他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代表陸續奔赴解放區,與中共一道為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為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著手準備。1949年1月,包括民建幾位領導人在內的55位民主人士發表對時局的意見,表示“愿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共策進行,以期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同年8月,針對美國污蔑中國革命的美中關系白皮書,民建又發表了《加強內部團結和警惕,答告美帝好夢做不成的聲明》。這一聲明,闡明了我國民族資產階級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走新民主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同年,民建參加了新政協的籌備與召開,參與制定《共同綱領》。9月,包括民建在內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團體和中共一道參加了北平政治協商會議,經協商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民建將《共同綱領》作為自己的政治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標志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的完成,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和包括民建在內的各民主黨派一起,開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新紀元。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之際,習近平總書記重提70年前催生人民政協制度的“五一口號”,是要我們不忘政黨建制初心。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與時俱進,賦予五一口號以新的現實意義,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以促進我們參政議政的能力,為振興我們的國家、服務我們的人民,做出更大貢獻!作為一名從事法律工作的民建會員,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學習和理解五一口號。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各民主黨派自覺的鄭重的選擇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的中堅力量和中流砥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這是被中國革命斗爭的實踐所證實了的,也是被中國人民親身經歷后所認可了的。我國的統一戰線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培育下逐步形成、壯大和發展起來的。只有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統一戰線的壯大和發展才有可靠的保障。革命戰爭時期,民主黨派和很多無黨派人士為了反對蔣介石的獨裁專制,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英勇斗爭,和共產黨患難與共,結下了深厚的戰斗情誼。擁護和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也是各民主黨派自己的明智選擇。“五一口號”中所提到的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和其他愛國分子,都是組成統一戰線的重要力量,他們都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都贊同新民主主義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并用實際行動積極響應。因此,中國共產黨是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的偉大斗爭中,確立了在中國各種革命力量中的核心領導地位;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是在長期實踐中經過比較,自覺地、鄭重地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誠然,中共和民主黨派在政治綱領上是有所不同的。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綱領就是實現共產主義。然而,在各民主黨派的章程上,一般都是以中共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綱領作為本黨的綱領。所以,統一戰線在政治方向、奮斗目標上是一致的。在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政治方向和奮斗目標就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做出貢獻。為此,組成統一戰線的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真學習鮮活的富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整體素質,干干凈凈地為人民多做些工作。因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統一戰線的優勢和作用,就是在政治方向上堅定不移,同心同德。組成統一戰線的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及愛國分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中共發布的“五一口號”,不僅為全國勞動人民,也為結成統一戰線的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及愛國分子指明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共同的奮斗目標。
二、中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積極響應“五一口號”的各民主黨派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同共產黨真誠合作,共謀國是,為建立新中國獻計出力,一起籌備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一起組建了廣泛代表各方面利益、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中央人民政府。也正是在此過程中一起創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這一基本政治制度。也就是說,中國人民是經過了漫長的歷史實踐的檢驗,依據自己的國情,最終選擇了一種全新的獨具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這是一種團結合作的新型政黨關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中國各政黨的共同目標,體現了目標的一致性。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歷史和實踐證明,中國的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是中國的國情和歷史文化傳統相結合的產物,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最好的制度安排,具有歷史的必然性、偉大的獨創性和巨大的優越性。
三、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必須堅持大團結和大聯合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仍然需要實行大團結和大聯合。為了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大團結和大聯合的優勢,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貢獻,必須處理好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等五個方面的關系。實踐充分證明,我們的事業越發展,我們就越要鞏固和壯大統一戰線;統一戰線的優勢越得到發揮,團結的人越多,我們的力量就越大,我們的事業就越能更好地向前發展。
四、堅決擁護國家對憲法的修改,推動全面實施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在法學法律界引發強烈反響。3月13日,中央政法委在京召開法學法律界學習宣傳貫徹憲法座談會。中國法學會和相關法學研究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和中國政法大學、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的主要負責人和專家學者一致表示,堅決擁護、完全贊成憲法修改;認為這次憲法修改是時代大勢所趨、事業發展所需、黨心民心所向,對于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意義;表示要認真學習領會憲法修正案,大力宣傳貫徹實施憲法,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一)明晰了新時代國家發展的根本任務、奮斗目標
我國憲法必須隨著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發展,這是我國憲法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一條基本規律。
“現行憲法總體而言是符合國情、符合實際的一部好憲法。但社會形勢發生變化,憲法也要與時俱進,符合時代發展要求,要適應新形勢,吸納新經驗,確認新成果,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上升為憲法規定,為新時代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憲法依據和憲法保障。”?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卞建林說。
專家學者表示,憲法修正案明晰了新時代國家發展的根本任務、奮斗目標。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馬懷德認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寫入憲法,為國家發展明確了方向,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心聲。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表示,對于進入新時代的中華民族,如何回答人類所面對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憲法修正案給出了明確的回答,專門強調“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當前,立法機關正在編纂民法典,應該以憲法為指導,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引領21世紀潮流的民法典。
(二)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專家學者表示,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是本次憲法修改的重大成果。
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會長徐顯明說,指導思想是國家的靈魂、民族的靈魂,是管長遠的,需要通過立法的方式,沉淀為國家的基本制度,最好的沉淀方式就是沉淀到憲法當中。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使黨的指導思想轉化為國家意志和國家指導思想,成為全民共同的思想基礎,也是國家和民族進步的巨大思想動力。
(三)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與會專家學者贊成對國家主席任職規定的修改,認為有利于加強和完善國家領導體制。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從中國國情出發,不斷探索黨和國家領導體制改革,推進領導體制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其中,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三位一體”的制度安排,就是對黨和國家領導體制的成功探索和經驗總結。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偉大實踐,軍隊改革和國防建設的偉大實踐,大國元首外交的成功實踐,充分展示出“三位一體”體制的科學性、成熟性、有效性。這次修改國家主席任職方面有關規定,從制度上完善了“三位一體”領導體制,有利于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有利于加強和完善國家領導體制,有利于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對于國家監察委員會入憲,專家學者表示,這有利于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系,為反腐敗斗爭提供法治保障。
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會長韓大元指出,憲法修正案關于監察委員會的規定,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成果,貫徹了黨的十九大關于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部署,為監察制度的有效運行提供了有力的憲法保障。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申衛星說,此次在憲法中規定了國家監察委員會,將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憲法化、法治化,是黨和國家對于腐敗零容忍、“將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重大舉措,也是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成果與現代法治精神的結合與發展,是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探索。
(四)發揮法學法律界職能作用,大力學習宣傳貫徹憲法
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與會專家學者還就憲法實施、維護憲法權威建言獻策,并表示,要充分發揮法學法律界職能作用,大力學習宣傳貫徹憲法,積極投身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切實履行好維護憲法尊嚴、保障憲法實施的職責使命。
通過對“五一口號”的歷史回顧,進一步地了解了多黨合作的歷史,對民主黨派的優良傳統有了深刻認識。民主黨派老一輩的領導人,在他們所處的時代幾乎個個都是社會名流,都有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他們在與中共密切合作、為民族解放不懈奮斗中形成了巨大政治感召力和人格魅力。我們繼承優良傳統,首先要堅定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立場,在政治方向上與中國共產黨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增強政治鑒別力,在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環境和國內社會矛盾面前,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是各民主黨派長期以來在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歷程中,取得的最基本、最廣泛、最深刻的共識,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
因此,把民主黨派老一輩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高尚風范代代相傳。向中國共產黨學習,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品格,認真審視民主黨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歷史方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歷史征程中,確立更好地履行參政黨職能的理論和實踐支點,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責任。落腳在具體工作中,就是要把握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趨勢和要求,發揮民建的整體優勢,突出發展這條主線,從所在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著力研究分析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使所提建議建立在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上,具有創新性和深刻性,為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獻計出力。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們要深刻體悟習近平總書記重提“五一口號”的用意,進一步增強“四個自信”,把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進一步堅持好發展好運用好,為實現中國夢進一步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