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民建保定市委農業農村委員會赴河北冀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參觀調研并舉行“實踐教育基地”授牌儀式。民建保定市委副主委、河北農業大學實驗實訓中心主任周志軍,民建保定市委農業農村委員會主任穆國俊,副主任劉國、代麗、楊靜,秘書長安立飛,民建保定市委河北農業大學支部主委邢繼紅,科創園支部主委田玉偉參加活動。河北農業大學薛慶林教授和原河北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試基地主任邵立康應邀參加。
民建一行參觀了解了河北冀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企業歷程、發展規劃、產品特點、應用前景等。據了解,該公司作為最早一代微生物肥料研發的探索者和踐行者,一直把“培育健康土壤 支撐健康中國”作為企業發展使命,以還原生態農業,打造綠色健康土壤為己任,運用國家863課題,以獨特的行業理念和制菌、制肥工藝,致力于研發、生產和推廣微生物功能菌原料、農用微生物菌劑、生物有機肥,并與河北農業大學聯合建設“微生物肥料聯合實驗室”及“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在隨后召開的“助力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座談會上,周志軍指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統籌城鄉融合發展深入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積極進展。作為民建會員,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錨定目標、聚焦重點,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盡快見到實效,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出貢獻。
特邀專家薛慶林、邵立康積極諫言,提出農業可持續發展是在保護環境、保障資源、提高生產效率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應當滿足當前和未來世代的需求。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可采取推廣生態農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農民參與、加強科技支持、推進農業產業化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措施。另外,可以通過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土壤質量,降低病蟲害發生率及保護農田生態環境等途徑實現農業的綠色、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穆國俊為河北冀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授予了“民建保定市委農業農村委員會實踐教育基地”牌匾。
科技是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的“加速器”,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是農村現代化的“新引擎”,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農業農村委員會將繼續發揮專委會優勢,圍繞服務企業、服務鄉村,積極參政議政,認真履職盡責,持續開展“產、學、研”交流對接活動,在助力鄉村振興工作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