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民建,有些感懷。人到中年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與其說是理想其實更是歸屬,也是一份走出小我、走向大眾的社會責任。2019年12月28日,在民建會旗下宣誓后,我獲得了一個身份,也獲得了一份責任,有一點激動,有一點舒暢,有一點釋懷。釋懷之后,我意識到該承擔的這份責任也開始了。
學而時習,時不我待。坦然而講,大學畢業至今、工作之外,已有群眾身份多年,我確實缺失必要的政治理論、時政思維和知識積累,更談不上志存高遠的人生理想。加入民建組織,我不能再無視自己的匱乏和短板。這個年紀已經少了些許浮躁,正好可以靜下心來學一學、想一想,何況這也是自己努力就能做到的。自遞交入會申請時起,我就開始認真學讀民主建國會章程,也時常閱讀省、市民建的會刊雜志。學習必要的時政知識,充實自己的理想信念,這是我現階段的必修課。
作為新會員,我參加了民建秦皇島市委組織的幾次業務培訓。從“全市統一戰線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專題講座”到“民建新會員培訓”,再到“民建秦皇島市委骨干會員培訓”,每一次都受益匪淺。通過深入淺出、脈絡清晰、理論結合實踐的一次次學習,我了解到民建發展的光輝歷程、民建優良傳統的形成、發展和內涵,特別是在“堅持愛國主義的思想基石、堅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遵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與經濟界的緊密聯系、堅持與時俱進的發展”這五個方面有了更深切地領會;我也領悟到在“什么樣的中國才是偉大的國家”這樣深刻的命題之下,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根于天性、始于修為、成于進取的大國文化基因”,還有我們一路走來的“不忘初心的文化底蘊和價值支撐”,雖說這些認知我還不能完全消化,但對于心靈,這些依然是及時雨般的透徹洗禮。正是基于此,我也認識到了自己理論學習的確還需要很大的提升空間。既要做到理論清晰、政治堅定,還要理論結合實踐,落實學習效果,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和做好的,“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和學以致用”應是我在這個年紀還要繼續執著和努力的方向。這些點滴學習,我都讓自己慢慢整理和記錄下來,形成一本小冊——“我的民建”。盡管現在內容不多,但小冊總歸會越來越豐滿。在這本小冊里,我又能審視到自己了——這是一位時政“小白”的成長。
以人為鏡,時常自省。作為規劃設計從業人員,我被分配到了民建秦皇島市委市直的科研支部,這成為了我本職工作之外的第二身份。我們科研支部是個溫暖的大家庭,大概不足二十人。到了支部才發現,這里從各位主委到每個會員都是我市科研院所、研學機構的業內專家、學者和資深前輩,大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退下來,卻依然在統一戰線上繼續奉獻,在基層組織中不斷拓展實踐,關系國家、關注民生。在他們面前,我竟又成為了年富力強、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但也是無處著力、無所適從的“年輕人”。
我們支部的孫老師一直是靈魂領軍人物,從來都是自帶氣場和大家風范。老師人也精神爽朗、幽默詼諧,和我們在一起從不會冷場。能叫大家,自然就是可以談經論道或是腹有詩書的,每天都會發布的詩作,竟會讓我這樣的新人除了仰視和點贊而不能說出夸贊的語句,似乎夸贊每句都會相形見絀。還有我們的馮主委、邵老師和張老師,他(她)們都會時常和我們新人講起那些激情年月,那年代大學生都是祖國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他們不怕吃苦、樂于奉獻、愛崗敬業,真正為國家建設不遺余力地貢獻著。每次面對老師們,我都會認真傾聽,傾聽那些歲月背后的故事,傾聽那些故事背后的精神。我們受益的更是這種精神動力的源泉——沒有浮躁逐利的年代氣息,只有大國小家無我的時代氣節。我還積極參加了我們科研支部組織的下鄉扶貧行動,各位主委和委員們不辭辛勞,組織車輛、籌集物資,送到特別困難戶的家里。趕上年前下鄉走訪,主委和委員們早早就準備好了筆墨紙張,到村委會搭好工作臺,給村民們寫春聯,多少不限,多多益善。看見老百姓們滿意地捧著自己的春聯回家,滿臉都是幸福和珍惜的表情,我都會滿心的感動——這真是幫扶幫到了百姓的心坎里。這些傾聽、講解還有這些社會實踐的感受,都是我工作之外、意料之外的收獲,比起他們,還算年富力強的我更沒有不努力的理由,雖說術業有專攻,我還是可以嘗試去做一些事,改變曾經不諳世事的態度,用熱情和激情去適應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平臺、格局和機遇,我也相信,時代不會辜負每一位朝著目標、踏實肯干、認真進取的人。
理想不遠,尋路前行。民主黨派的重要職能就是要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做好民主監督。我們國家正處于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需要凝聚多方智慧和力量,辦好事、辦大事。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這些顯著優勢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從自身業務來講,接觸城市規劃領域二十年,每個城市的現實問題確實值得城市管理者去反思,這些都是城市治理的常態化問題,也是國家和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基于此,我沒有更多地建言獻策,也相信我們國家在治理能力上能夠日臻完善,但還是會以基層的視角去關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所能延伸的各個角落,務必求真務實。
新的時代,新的征程,新的使命。十九大報告已經闡述“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方位決定方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趕上蓬勃發展的新時代,當前的國家使命是基于“兩個百年目標”的偉大理想;每個公民的使命自然是為“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夯實基礎、添磚加瓦、眾志成城。為實現百年夢圓,新時代的我們更要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上來,共同致力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我國新型政黨制度,讓各民主黨派成為中國特色的同心圓。2020年,我們的中國民主建國會已歷經75年光輝歷程。從歷史進程中走來,我們攜手各個黨派與中國共產黨同擔使命、同經風雨;走進新時代的號角下,我們繼續同心同德、凝聚共識,去共同實踐“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偉大理想。
對于大眾的我也要有小眾的理想,那是在成為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的一刻,為自己的中年樹立的人生航標——自省、自律、自強。自省才能知不足,自律才能明心智,自強才能走出一方天地。心有所想,行有所至,事有所成。對于這樣年紀的我,學習力、思考力、行動力和實踐力不可或缺,凡事還應如《禮記·中庸》中講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也許,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的不平凡的堅持,于我,力所能及的地方就是遠方,這樣的理想應該不遠,也一定能夠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