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形象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民主黨派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在我國的政治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互補作用。塑造良好的政黨形象,既能夠增加政黨內部的向心力、凝聚力,還能增加社會各界的政治認同,進而更好的履行參政黨職能,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遵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共同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中國民主建國會建會75周年,挖掘民建歷史,弘揚民建精神,加強民建形象建設能夠強化民建會員及社會各界對民建的政治認同,有效提高參政議政效率以及更好的彰顯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科學性。
從1945年建會伊始,中國民主建國會就積極投身愛國民主運動,聲援配合了解放戰爭;建國之初,參加人民政協共商國是、積極協助恢復國民經濟、推動公私合營;改革開放以來,助力改革開放,推動國家法制建設;十八大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民建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作用,為實現中國夢做出了重要貢獻。回顧75年的歷程,民建作為中國政治舞臺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各個歷史時期均發揮了自身重要的作用,做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涌現出了一大批值得贊頌揚的先進事跡和優秀人物,是民建精神的集中體現,值得所有民建人為之驕傲和向其學習。
一、集中力量整理會史,總結和提煉民建精神
一個政黨能否被社會各界認可,其成長的社會歷史形象是關鍵和基礎,一個政黨要保持強大的社會動員力和政治凝聚力,就必須善于挖掘整理和弘揚傳承自身發展的歷史,從中汲取寶貴的精神營養,更好的塑造成功的歷史形象。深刻挖掘整理政黨歷史,對于發揚政黨精神,塑造良好的政黨形象有著積極的深遠影響和現實意義。
民建中央、各省民建、各市民建應當集中力量,組織人員進行會史的全面挖掘和整理,將能夠體現民建精神的先進事跡和優秀人物編輯成冊,并進行不斷的增補完善,供廣大會員參閱學習。
同時,通過組織相關專家學者召開民建會史的研討會、舉辦主題征文活動,并以文學、影視、音樂、戲劇、繪畫、雕塑、舞蹈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充分展現民建歷史,讓民建會員和社會各界更多的了解民建精神。
二、通過宣揚歷屆民建領導人形象,推動民建形象建設的進一步深化
政黨領導人作為政黨的杰出代表,代表著整個政黨的形象。塑造政黨形象需要注重頂層設計,借助于對政黨領導人形象進行具現、打造和宣揚,突出領導人在當時的社會政治背景墻下,高尚的政治情操、崇高的道德水準和出瑞拔萃的能力水平,通過對領導人形象的打造帶動整個政黨形象的提升。
從第一屆以黃炎培主任委員為首的民建中央委員會,到如今第十一屆以郝明金主席為中心的民建中央委員會,每一屆民建中央委員會領導人都是民建極為優秀的杰出人物代表,對推動民建的自身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通過對歷屆民建領導人的先進事跡進行挖掘和整理,集中體現民建領導人的政治素質、工作作風、道德水準、能力水平及歷史貢獻,具現、打造并宣揚其光輝形象,增強社會各界和民眾對于民建領導人的政治認同,也必將對民建的政黨形象建設起著推動和促進作用。
三、通過現代傳媒方式展現民建風貌,塑造良好的政黨形象
現代傳媒是民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現代媒體為政黨自身形象建設開辟了新的途徑和更加廣闊的平臺。借助對大眾媒體的創新和運用宣傳民建自身,能夠幫助民建進行全方位形象建設展示。
借助現代媒體的作用,發揮媒體融合傳播優勢,向社會展現民建的良好形象。一方面,可以將民建響應中國共產黨“五一口號”、民建支援抗美援朝、民建響應社會主義改造等歷史性事件影視化,在弘揚中國共產黨豐功偉績的同時,也展現出民建在其中的歷史地位及做出的重要貢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在民建中央所建立的新媒體平臺賬號上推出“每日一星”等民建人物專題,由各省市民建負責提供精品文章和視頻,打造有相當社會影響力的賬號,成為展現民建風貌、宣傳民建歷史、弘揚民建精神、塑造民建良好政黨形象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