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節,疫情來勢兇猛,席卷神州大地,古城宣化疫情防控形勢異常嚴峻,政府一聲令下,上萬名公職人員投入到這場戰役中,他們中有這樣一群可愛的人,在防護物資緊缺的情況下,仍然每天穿梭在社區的每一個角落,挨家挨戶排查疫情,登記外來人員,規勸聚集人群,發放防疫知識宣傳冊,為隔離人員購買生活用品等等。他們離病毒最近,但他們每日步數最多,他們就是疫情防控下沉社區的宣化民建會員。
許潔:防控疫情社區留下她最美的身影
??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自2月5日接到圃園街社區防控任務后,許潔和同事就行動了起來,各司其責,按照防控工作要求,對轄區所有居民進行入戶排查,他們負責的是一個十分老舊的小區,全部都是平房,道路錯綜復雜,跟迷宮一樣,走進去很容易迷路。為了更好的開展工作,許潔和同事走遍了轄區的每一個角落,畫出地形圖,哪里是出口,哪里是廁所,哪家無人居住......,他們對182戶300多位居民進行了撒網式走訪排查,進一步摸清了轄區居民的情況,并對外地返宣人員重點關注,建檔立案,定時定點的對他們進行體溫監測,發現情況第一時間上報防控工作指揮部。
許潔看似嬌小,確是居民眼中的“女漢子”,不管天氣多么惡劣,總是面帶微笑,耐心提醒居民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門、不聚會、不造謠、不傳謠。她說:“為了把防控工作做好,我們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有疏漏,必須細致、嚴謹!”。就是這些最普通的人,在疫情防控面前,力所能及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踐行著民建入會時的初心,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民建人的擔當。
? ? 田涌利:陽光下社區里最閃光的民建會員
疫情來襲,宣化九中音樂教師田涌利主動擔當,迎“疫”而上,既當好學生防疫“指揮員”,又服務社區當好抗疫“戰斗員”,迎難攻堅,堅守在防控工作第一線——勝利路社區。轄區是老舊小區,沒有物業管理,人員結構復雜,防疫工作繁重,入戶查訪過程中,田老師都會積極宣傳區委區政府的抗疫工作指導,深入了解普通居民的行為和心理狀況,及時給予幫助。
有一位60多歲的老大爺,耳背的什么都聽不見,交流起來十分困難,為了把防控宣傳工作落實到每一位居民,田老師特意學了簡單的手語來跟老大爺進行交流。一位70多歲的奶奶對網上預約購買口罩不了解,田老師就向奶奶推薦了附近能夠提供線上預約購買口罩的藥店公眾號,幫助她了解預約購買的具體流程,并詳細講解了節約使用口罩的科學方法。類似這樣的感人事情還有很多,田老師用她的實際行動,給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她說:“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我們老師更不能成為“觀望者”,而應該是“參與者”“沖鋒者”,離開象牙塔,走進社區,服務社會,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 ? 李雪亮:社區最勇往直前的民建會員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李雪亮和同事們一直堅守在基層社區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大東門北二道巷轄區。為了更好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和擴散,從小區道路卡口值守、流動車輛管控,到重點人群摸排、人員體溫測量,再到防疫知識宣傳、防疫物品發放、公共場所消殺,李雪亮和同事們的腳步遍及轄區每一處,不留死角。很多時候,還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居民,埋怨他們的生活被打擾、有的甚至誤解他們對居民進行“監控”......每每這個時候,李雪亮都會耐心的進行解釋。
二月的天氣,寒冷異常,為了更好的做好出入人員登記,李雪亮顧不上喝口熱水,一個班下來,嗓子都啞了,就這樣,她都沒有休息過,每天提早來到防控崗換崗,讓同事早點回家休息。有一次,家里自來水管壞了,水流的到處都是,李雪亮趕緊叫來專業人員進行修理,控制住后,她顧不上收拾零亂的家,匆匆地趕往值班崗。?
李雪亮為代表的下沉社區的宣化民建會員。面對疫情,勇往直前,他們不是醫護人員,卻冒著被傳染的危險挨家挨戶排查;他們不是醫學專家,卻向群眾宣傳專業的防控常識;他們不是交警,卻對外來車輛格外關注,他們沒有執法證、各類資格證,只有一張張群眾都熟悉的面孔。一個通知、一個電話,他們就取消了休假,即刻返回到工作崗位,奮戰在疫情防控最前線,他們,就是我們身邊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