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疫情還未結束,戰斗還要持續。最近,天氣寒冷,大多數人都“宅”在家中,享受著溫暖的暖氣,然而,宣化民建有這樣一群“守門員”,他們頂著寒風,冒著嚴寒,始終堅守在社區防控崗位上,守護者轄區居民的生命健康。
馬善楠:堅守陣地向前沖的民建新兵
??? 自疫情開始以來,馬善楠主動放棄休假,來到工業街紅選路轄區,和同事夜以繼日地全面排查轄區疫情情況,及時上報疫區返鄉人員情況,并與其建立長期溝通聯系,時刻了解疫區返鄉人員動態情況,她的足跡遍布轄區的每一個角落。新會員馬善楠雖然年輕,但干勁十足,為保護其他工作人員的安全,她不顧自身安危,戴上口罩,獨自前往返鄉人員家中為他們測量體溫,確認著每一位居民信息,排除每一個隱患。面對不配合的居民,她總是能耐心細致地做解釋工作,告知居民疫情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安撫居民們的情緒,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此次疫情。遇到有困難的居民,她都積極幫忙聯溝通解決,居民們都說她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 在這次疫情中,家人對她的工作也非常支持,幫她照顧好三歲的孩子,不管多晚下班,都做好飯,燒好水等著她,解決好她的后顧之憂,讓他全身心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郝杰:迎難而上,筑起居民第一道安全防護堤
這次防控工作時間緊、任務急,建國街環保社區作為宣化區較老的社區,管轄區域分散,流動人口多,部分小區沒有物業等問題都是轄區工作的難點,為保證第一時間收集到重要數據,面對困難郝杰和同事們迎難而上,加班加點,經常忙到深夜十一點,短短幾日就做到了入戶排查率100%,及時掌握常住人口信息,尤其是對近期出入宣化人員信息進行建檔,開展對返宣人員為期14天的居家隔離體溫監測,在監控他們的同時也保障周圍人群的環境安全。在入戶排查期間,他們從體力和精神上都做到了知行合一,面對疫情舍小我,護大我,立誓為居民筑起一道生命安全堤。
??? 作為孩子的父親,接觸高危人群無疑是很危險的,這一點他自己也很清楚,可盡管如此,他還是毅然的走在街頭巷宇之中,被夜色拉長的身影彰顯出他對抗疫情的決心,郝杰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民建會員的意義,走出了自己的美麗逆行。
陳彥英:民建巾幗風采—做社會上最有用的人
???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從2月5日開始,陳彥英和戰友們就對轄區內疫區返宣等“三類人員”進行地毯式、拉網式摸排,確保不留死角、不漏一人。她始終活躍在工作第一線,對轄區所有的娛樂休閑活動場所、居民入戶進行宣傳。在這種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狀態下,每天冒著嚴寒穿梭在大街小巷,她被凍感冒了,負責人讓她在家多休息幾天,但陳彥英晚上回家吃兩片感冒藥,第二天一早7點又返回到社區一線,她說:“值守人員少,還有很多事要做,我可以的”。由于廁所離值守點比較遠,她堅持不喝水,少去廁所,盡可能的不錯過每一位出入人員。她說我是一位老師,經常教育學生們“做社會上有用的人”,今天我站在這,更能深刻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社區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陳彥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居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疫情面前沒有退縮、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積極作為的陳彥英被社區居民親切稱呼為“最可愛的人”。
赫偉平:社區前線不能沒有你—我的民建好會員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民建會員赫偉平響應區委區政府的號召,在區劈柴巷1號院小區廣泛動員組織群眾,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為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渠道、構筑疫情防控人民防線付出了巨大努力。
劈柴巷1號院小區有9棟住宅樓,還有平房,居民近千戶。由于小區沒有物業,長期無人看管,車輛和人員出入頻繁,一到晚上漆黑一片,防疫值守條件艱苦、工作量大,但是同志們不懼嚴寒,克服各種困難,認真做好居民出入登記、防控宣傳等各項工作,得到了小區居民的認可。他們紛紛作出暖心之舉,有給提供熱水和口罩的趙大爺;有幫助辨別是否小區住戶的年近古稀的邵大爺;有義務修燈的小唐兄弟…。凡此種種真正做到了防控疫情服務群眾、團結群眾、依靠群眾。據不完全統計,該小區每天出入登記人數達570余人次,看到值守人員如此辛苦,門口的霞光超市深受感動,給值守人員送來了面包和飲料。
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赫偉平無私忘我、負重擔當。“我們必須嚴防死守。犧牲我的時間,換來千家萬戶平安,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我們現在是社區守護人,要把門看緊!”他樸實的話語,透出的是民建會員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擔當精神。
寒冷的冬日,雖然他們穿的足夠厚,但依然寒冷,他們跺著腳,捂著手,但沒有人說離開......面對疫情,他們迎難而上,挺身而出;面對疫情,他們堅守一線,眾志成城。待到跨過寒冬、山花爛漫時,愿你我重現歡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