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清晨隨魚貫而入的人群涌進地鐵站時,腦海里就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那個有些引人注目的“特殊”群體——地鐵上的讀書人。
敲出“特殊”二字,有點啞然失笑。什么時候開始,讀書的人竟變成了“特殊”群體?
此處所說“讀書人”,是指手捧“真”的書來讀,絕不是渾然埋頭手機卻還在自詡“也在讀書”的諸位大神。
所以,這里能見到的讀書人,大致只有兩類——
第一類,最常見的,是背負著碩大書包的莘莘學子。每天清晨,他們匆匆忙忙地奔進地鐵站趕赴學校。有的,趁等待地鐵間隙,抓緊翻出課本或教參,利用這寶貴的幾分鐘迅速瀏覽;或是,擠站在擁擠不堪的車廂一隅,伴隨著轟轟隆隆的機器聲,溫習一下或將一會就開始的大考小考。
這時,我喜歡看他們身著的五顏六色的校服,和校服上醒目位置的“耀華”、“一中”等等名校的大字;還喜歡看他們臉上邊讀書邊自然流露出的稚嫩而專注的神情。
有某個瞬間,我好似穿越回自己的少年時代,那段背著書包騎著自行車的青蔥歲月。但更多時候,想到的則是家中那一早掙扎著爬出被窩的懵懂少年。想到她每天背負的足有幾十斤重的大書包,想到堆砌起來一定高出她許多的各類教參試卷,想到每天午夜時分,家里那盞一直亮到整個小區都已沉睡的燈光,想到每個清晨我咬著牙睜開睡眼的煎熬與無奈。
或許不遠的將來,這個少年,也會成為他們之中的一員。而我是多么希望,無論何時何地,他們讀書時的表情,能多一些輕松,少一點疲憊啊。
另一類,能稱其為“一類”卻是十分的牽強。自從乘坐地鐵,大抵近一年的時間,我只見過這樣的一人——那是個年輕的小伙,三十左右的年紀,一坐到座位上,就從雙肩包里掏出一本書,饒有興致地捧讀起來。這時他的臉上,那么安靜、那么平和,仿佛周圍亂嘈嘈的一切都與沉浸在書中世界的他沒有任何干系。
我坐在他的對面,內心忽就溢滿了榮幸與喜悅,本來有些煩躁的心也不由自主地沉靜下來,細細地欣賞起這幅畫面——是的,在這個嘈雜忙碌的世界里還能夠幸存著,這樣年輕朝氣的面龐、如此專注寧靜的神情和泛著油墨香的“真”的書,怎能不稱之為一幅優美的圖畫呢。
而更多時候,絕大多時候,抬眼望向身邊,幾乎全是低著頭擺弄手機的各色人等。每個人都面無表情,完全沉浸在眼下掌上的那一方天地。有的在投入的刷著朋友圈,有的在興奮的看著熱鬧的視頻,有的在自我陶醉的欣賞著音樂,還有的在漫無目的的打開、關閉網頁中消磨著那一去不復返的時間。
收音機里正在廣播,今天是世界讀書日。還在公布,我國公民每人每年讀書量的統計數字。大概是四點多,永遠攀登不上“五”的臺階。聽到這里,有些汗顏,想起年初新購入的幾本書籍和當時的興致勃勃與信誓旦旦;更想起,如今仍擺放在床頭的尚未動過幾次的嶄新書頁——自己為這四點多的數字,又究竟做出了多少貢獻呢。
一列地鐵,進站了。沒來得及走下滾梯的人們,急得嘰哩骨碌一溜小跑奔向站臺;剛下地鐵的人們,急急匆匆扒開人群,三步并作兩步沖向出口。清晨地鐵站里如同沙丁魚罐頭一般的人流,讓人覺得這即將開始的一天都將是匆忙而讓人窒息的。
其實人很奇怪。走得慢時總希望能夠加快速度,而有朝一日速度快了卻往往容易迷失了方向。大抵都是走著走著,就只顧得欣賞周遭花紅柳綠的熱鬧繁華,卻忘了來時經過的那條路,更忽略了曾經安寧澄澈的那顆小心靈。
手機也很奇怪。沒有它時,從來沒覺得有什么不好;而有了它,卻再難與它的好與不好相脫離。沒有什么是比丟了手機更讓人失魂落魄、心神不寧的了吧。手機在給我們帶來歡樂、便捷的同時,又讓我們失去了什么呢。
想到這里,有點羞愧,有點不安。想立馬奔向家中,拿出那幾本被我忽略的新書,好好地、用心地、認真地讀上一讀。然而,抬眼望望身邊,心中剛剛燃起的小火苗卻逐漸地一點一點撲滅——終于,我還是默默掏出了包里的手機,加入了這個的“低頭大眾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