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天夜晚,我家網絡癱瘓了,上不了網倒沒什么,可靠網絡才能播放的電視節目也看不了了,沒有了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的陪伴,家里這個夜晚突然變得靜悄悄的,仿佛進入了“無聲”世界,一下子讓活潑的兒子很不適應,撅著小嘴對我說:“媽媽,今晚真沒有意思,現在知道我要是有個小弟弟或是小妹妹就好了,可以陪我說說話!”
兒子的話把我逗笑了,“媽媽可以和你說話啊,說吧,你想說什么啊?”我微笑著答道。
“媽媽,你小時候若是沒電視看,你都做什么啊?”兒子的話不由地讓我打開塵封的記憶,兒時的艱苦一幕一幕在眼前閃現,隨著我的回想講述,兒子也津津有味地聽起來.
生長在七十年代的農村孩子,童年里別說看電視,就連電都沒有。每到夜晚,點煤油燈照明,后來逐漸用蠟燭照明。每天放學,我先去山上打豬草,回來喂豬,再幫父母做晚飯。到了晚上,借助蠟燭的微弱光亮,我趴在炕上寫作業。寫完作業后,拿稻草編小筐,還用彩色塑料布纏上,裝飾自己的稻草小筐。在我學會用毛衣針編織的技術后,高興得我曾經用一團破舊的毛線,織一條窄窄的腰帶,織了好長好長。那時對于我這個八、九歲的孩子來說,學習文化知識是一種快樂,學習勞動技能也是一種快樂。回想到這,也不由感嘆現在的孩子們,學習負擔太重,沒完沒了的作業,童年早早地就被淹沒在題海里了。
后來我還喜歡聽廣播,可家里困難,買不起收音機,我就經常跑鄰居家聽收音機里播放的小說,什么《楊家將》、《三國演義》等都聽得耳熟能詳,心情也隨著小說里的故事情節而跌宕起伏。至今依然清楚地記的,收音機里播放的一個抗日題材的小說,八路軍戰士面對日本鬼子的追捕,站在懸崖絕壁上,毅然跳崖,英勇就義。
當時走在上學的路上,我的腦子里依然想象著小說中的場景,八路軍戰士的那種革命豪情,讓我幼小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為革命戰士犧牲而惋惜,更對日本鬼子痛恨。經常的聽小說,也促進了我的寫作能力的提高,對于同學們都怕的作文課,我卻很喜歡,寫出的作文也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還曾經代表學校參加鄉、縣里的作文競賽。可是現在的孩子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了!
???后來小學畢業考試考入撫寧一中初中班,遠離家鄉來到縣城求學,也開始了住校的生活。學校的夜晚那時用電燈照明了,再也不用趴在炕上寫作業,教室里有明亮的日光燈光,身邊有那么多同學的陪伴,一起孜孜不倦地求學,一下子感覺好幸福!
下了晚自習,拖著我凍爛的雙腳趿拉著我的破棉鞋回到宿舍。那時的冬天天氣非常寒冷,衣服單薄的我總是一到冬天,手腳都凍爛了,腳都穿不進去棉鞋,只能趿拉著棉鞋。有家境不錯的同學,總是把她的棉衣借給我御寒,那種雪中送炭的溫暖幫助,至今讓我不能忘懷,這段友情也會伴隨我的一生。
記得當時的宿舍是由一個教室改成的,南北兩排的大通鋪,住著兩個班20個左右的住校女生,分到每個同學睡覺的地方只能是窄窄的一條,一個褥子要對折成一半才可以,那就是我們晚上睡覺的地方。好在那時同學中沒有胖人,都能躺的下。
兒子聽到這,不由地驚嘆:“媽媽,就那點地方睡覺啊!”我說:“對啊,現在知道你是很幸福吧,你一個人睡這么大的床,想怎么睡就怎么睡!”“那這么說,我還真幸福了!”兒子甜甜地笑了。
????今夜的“?無聲”世界,讓我有了一次對往昔的回想。撫今追昔,還真頗有一番感慨。過去的年代,沒有那么多電子設備,夜晚是寧靜的,但是寧靜中卻蘊含著學各種技能的機會。而現在,借助科技的發展,夜晚有了更豐富的電子色彩,但也出現了更多的電子娃娃。
憶苦思甜,感恩現在的幸福生活,一方面要利用好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也應在科技文明的帶動下人讓自己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