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工匠精神”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熱議之詞,更是值得全社會推崇的職業精神,這與李克強總理從2016年連續三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反復倡導有關;真正對工匠精神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作出精辟詮釋,是在2017年的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之中。職業教育是中國教育事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現代職業教育更是肩負促進全體勞動者可持續職業發展的教育類型。黨和政府提出要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必須把工匠精神之魂厚植于現代職業教育之中,把工匠精神與創新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實現我國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宏偉目標。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創新發展
一、引言
2017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國務院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簡稱《報告》)中指出:質量之魂,存于匠心[1]。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1]。以上論斷至少揭示了以下幾層含義:一是科學概括了工匠精神的實質,是道德規范方面恪盡職業操守,行為規范方面崇尚精益求精;二是實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之目標,需要黨和政府倡導全體從業者都能弘揚工匠精神,在全社會全力營造、厚植工匠文化氛圍;三是中國經濟發展要實現加快進入質量時代,在“中國制造”中打造眾多享譽世界中國品牌的目標,需要數以億計心存匠心的現代中國工匠付出艱辛的努力。
在當代,培育心存“匠心”的眾多中國工匠,與現代職業教育活動息息相關。《中國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職業教育法》)規定,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2]。《職業教育法》指出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實施職業教育必須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傳授職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進行職業指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2]。《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現代職業教育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服務一線,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并促進全體勞動者可持續職業發展的教育類型[3]。現代職業教育包括中初等、高等職業教育,也包括職業繼續教育培訓等所有職業可持續發展類型,必然對塑造勞動者的思想道德品德、培育健全人格,發展勞動者的智能技能,培養勞動者專業敬業等工匠精神方面的品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現代職業教育中深刻把握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工匠精神之精髓,在全部職業教育活動乃至在全社會貫傳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之理念,才能實現培育數以億計的中國工匠,實現中國制造的創新發展目標。
二、現代職業教育需要深刻把握工匠精神之精髓
現代職業教育活動,要深刻把握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之工匠精神精髓,實現對工匠精神的鍛造。
(一)工匠精神精髓在于恪盡職業操守與崇尚精益求精
何謂“工匠”,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工人、匠人之義,《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0年)解之為手藝工人[4]。關于工匠精神,有論者指出:從本質上講,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5];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5]。
依作者之見,李克強總理繼2016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6],2017年又提出“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科學地概括了工匠精神在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和行為規范兩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現代職業教育活動要努力實現對工匠精神的鍛造
現代職業教育活動要把塑造勞動者“匠心”,始終如一地把教育受教者堅持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貫穿于教育活動的全過程。
1.現代職業教育活動培育恪盡職業操守的道德規范
恪,即謹慎而恭敬;恪盡是嚴格遵守之義。職業操守即職業道德,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的要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7]。恪盡職業操守就是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屬于職業道德規范范疇,要求職業從業者以謹慎而恭敬的態度,嚴格遵守符合職業特點的職業要求,把其視為職業從業者對社會應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
職業教育,實質意義上講就是就業教育。現代職業教育活動中,無論是中初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抑或是普通教育、職業繼續教育培訓,均需開展以職業道德、職業發展、就業準備、創業指導等為主要內容的就業教育和服務[8]。現代職業教育的第一要務是開展職業道德規范教育,要開展對所從事的職業心存敬畏、恭敬之心,遵從職業道德準則、情操與品質,恪盡職業活動操守的道德規范教育。
中初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初始階段,開展恪盡職業操守教育尤為關鍵。就中國職業教育現狀看,在中初等職業學校接受教育的學生,處于即將步入成人的關鍵期,生理年齡的叛逆期,有的還因未升入普通高中懷有對未來喪失信心的挫折感。在人生轉折的重要階段,各級各類職業學校要利用多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受教者開展恪盡職業操守的啟蒙教育,對其初步樹立職業信念的世界觀形成,為其樹立遵從職業操守的工匠精神奠定堅實基礎。高等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融通教育以及職業繼續教育培訓中,要對受教者持續不斷地進行恪守職業操守道德規范方面教育,使得受教者恪守職業操守理念入腦、入心,深入骨髓。
2.現代職業教育活動培育崇尚精益求精的行為規范
精益求精,從字義上看,精即完美,益為更加,求是追求。《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為(學術、技術、作品、產品等)好了還求更好。現代意義上的工匠,被認為是有技藝專長,技藝精湛,匠心獨具之人,是具有精益求精精神的杰出代表。當代人對工匠精神的第一反應是德國制造、日本制造,但工匠精神不是舶來品,中國古代更是匠品出口國、匠人之國,中國歷史上有善于解牛的“庖丁”,善于木工的魯班;有傳世之作“清明上河圖”,有不可磨滅的精品工程:萬里長城、故宮、都江堰、趙州橋,還有美倫美奐的陶瓷、刺繡等等;在當代中國,更是培育出諸多享譽全球、具有實踐智慧的現代“大國工匠”:制造大飛機的鉗工胡雙錢,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雕刻師許立平等。這些古今中外、貫通中西的杰出工匠及傳世之作帶給我們的傳承,不僅僅是一項項舉世無雙的宏偉工程,精美絕倫的完美作品,更是卓越的工匠精神。
現代職業教育,本質上就是終身教育。現代職業教育活動過程,既應注重培育恪守職業操守的道德規范,更要注重培育崇尚精益求精的行為規范。精益求精,是一種精工制作的意識,行為操守上要求對產品每道工序、每個環節、每個細節進行精心打磨,追求精準,達到極致。與之相反的是?“短、平、快”思想,粗制濫造,假冒偽劣?“山寨”做法,單純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的行為。現代職業教育,無論是中初等、高等職業教育,職業繼續教育培訓,在教育活動過程中,要將崇尚精益求精的理念灌輸到每一名受教者的意識里,讓擯棄粗制濫造、假冒偽劣,精業、敬業、專注、極致融到受教者的靈魂中,不只求“合格與否”,更要求“完美與否”。
三、現代職業教育活動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
關于如何培育眾多具有“匠心”精神的中國工匠,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提出的重要途徑是在職業活動中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乃至全社會厚植工匠文化,是對職業教育提出的要求,更是現代職業教育不斷努力的方向。
(一)現代職業教育需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和厚植工匠文化
1.堅守現代職業教育對弘揚工匠精神的職責與使命
關于職業教育在國家教育體系乃至在國家培養人才體系中的重要位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牢固確立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位置,統籌發展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堅持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并舉[8]。《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指出:現代職業教育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服務一線,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并促進全體勞動者可持續職業發展的教育類型[3]。《規劃》強調指出:隨著新型工業化的推進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越來越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支撐[3]。
實現從制造大國向智造大國,制造強國的中國質量時代闊步進發,全面提升中國制造業發展質量和水平,現代職業教育必須擔負起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數以億計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國工匠之重任。
2. 樹立職業教育活動弘揚工匠精神的理念
應當承認,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文化的傳承,有值得繼承之精華,也有應當摒棄之糟粕。我國憲法法律強調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國政府一直宣傳倡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職業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職業貴賤的平等就業觀。不容忽視的是,我國文化傳統中,儒家主流思想向來強調“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重視讀書的作用,學習的首要選擇是“為仕”;認為君子應該修齊治平,倡導“君子不器”,不為物役,輕視職業技能教育;且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在“三教九流”中也無“匠人”的地位,只是“五行八作”的八作。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在當代人的思想觀念中,人們的擇業選擇更愿意“為官”、“入仕”,而不愿“為工”、“為匠”。這樣的封建思想觀念,體現在眾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培養理念和學生就學的選擇上,更多的人選擇進普通高中,為的是考取普通院校,都想把孩子培養成公務員或者白領,而齒于上職業學校,選擇職教專業。這樣的社會心態和擇業選擇不但廣泛存在,而且有廣闊的市場。
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需要對整個社會受教育觀念、擇業理念進行修正,需要職業教育活動中,提高受教者的職業信念,擯棄落后陳腐的成才觀、擇業觀、就業觀。
(二)培育工匠精神需要現代職業教育率先垂范
1. 努力實現現代職業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全方位保障
不可否認,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數以億計的大國工匠,是各級黨委政府職責所在,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國家大計。只有依靠黨和政府及全社會力量,才能推動職業教育面向人人、面向全社會、面向未來。
首先, 抓緊完成對《職業教育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構建起完善的現代職業教育法律體系。第一,依法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架構,明確各級政府職責,規范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等主體的權利義務,將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成果法制化[9]。第二,在修訂完善《教育法》等其他與職業教育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時,應當按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發展的要求加以修訂完善,相互協調。第三,把近年來,特別是《決定》和《規劃》實施以來,確立的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并重,現代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其在立德樹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等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成果通過立法固定下來。
其次,在全社會倡導尊崇、重視職業教育理念。一是各級黨委政府擔負著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大職責,要大力宣傳倡導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均是現代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組成部分的理念,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均衡發展;二是通過在整個國家、社會和全民中厚植工匠文化,引導全社會樹立尊重勞動、尊重技術、尊重創新的理念,樹立在職業活動中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開創美好未來的觀念;三是通過先進典型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促進形成“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促進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受教育理念,持續提高現代職業教育的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激發有為青年學習職業技能的積極性[9]。
2.德育教育是現代職業教育弘揚工匠精神的堅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指示,為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要樹立正確人才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10]。職業院校要積極發揮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全力營造弘揚工匠精神的校園氛圍。
職業院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一是要在現代職業教育活動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點是“敬業”精神的落實。二是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弘揚民族工藝文化,讓重視傳承、追求技藝的優良文化傳統,讓都江堰,匠心營造的“斗拱”等不朽之作傳承的工匠精神貫穿于現代職業教育活動全過程。三是要在現代職業教育活動中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諸如先進工匠事跡報告會、演講比賽、職業技能大賽等活動,建設校企文化融通,融合產業文化的校園文化,切實推進產業文化進教育、企業文化進校園、職業文化進課堂。四是加大生態文明建設教育力度,加強循環經濟、綠色節能、清潔生產等綠色環保理念。
職業教育活動的全過程要切實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一要在現代職業教育活動中大力宣傳新中國成立以來涌現的優秀工人群體和“愛崗敬業、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讓王進喜鐵人精神、當代塞罕壩精神等勞模精神永放光芒;二要大力宣傳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先進事跡和重要貢獻,如為新中國建設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王進喜、倪志福、郝建秀等,改革開放以來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之父王選等。這些先進典型都是“工匠精神”的優秀傳承者,要將其代表的工匠精神貫穿職業教育活動全過程。三要注重挖掘中初等、高等職業院校優秀畢業生先進事跡,用受教者看得見、能夠切實感受到的鮮活典型教育引導在校學生,培養在校學生具有現代職業理念和良好職業操守。
四、弘揚工匠精神實現中國制造品質革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11],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總理在《報告》(2018年)提出:“加快制造強國建設目標,倡導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品質革命[12]?”。這是中國政府總理繼2016年、2017年連續第三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倡導工匠精神,突出反映了弘揚工匠精神,對中國制造進行品質革命,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方面具有何等重大的意義。現代職業教育必須應勢而上,發揮現代職業教育活動面對數以億計的職業教育受教者的優勢,通過職業教育活動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領域厚植工匠文化,培養造就眾多大國工匠,實現創新發展,擔負起國家提出的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制造品質革命,實現我國加快制造強國建設之重任。
(一)培育工匠創新精神打造中國品牌
我國經過改革開放的發展已成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貼著“MADE IN CHINA”標簽的產品世界處處可見,名滿全球。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產品質量整體不高,缺少真正中國創造元素也是不爭的事實,甚至被等同于粗制濫造的“山寨”產品,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的形象受到了嚴重的損害,究其根源就是缺乏具備“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開創中國制造的質量時代,總理多次提出弘揚工匠精神,這就需要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完善職業教育體制機制;一是要在職業教育中倡導工匠精神體現出的價值觀,讓職業教育受教者接受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價值觀;二是要讓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之魂融入全部職業教育活動,現代職業教育必須培養教育受教者具有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最終實現現代職業教育培育數以千計具有“匠心”精神高素質勞動大軍,為提高中國制造質量和服務水平發揮積極地作用。
(二)弘揚工匠精神實現制造強國之夢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13]。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13]。中國政府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是為了改變中國制造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大而不強,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水平、信息化程度、質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顯,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任務緊迫而艱巨[13]。根本目標是在新的國際國內環境下立足于國際產業變革大勢,通過努力使中國邁入制造強國行列,將中國建成具有全球引領和影響力的制造強國,全面提升中國制造業發展質量和水平[13]。
加快制造強國建設目標,倡導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品質革命[12],需要深化現代職業教育改革,把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級技能型人才作為我國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途徑。首先,現代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要實現與社會需求相適應、與現代工匠精神深度融合;其次,要合理地傳承、吸收古代“師徒制”教育傳統,“心傳身授”的默會教學方式,讓受教者體會學徒不斷磨煉技藝,內心體驗形成嚴謹專注、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職業精神。最后,構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提高職業榮譽感和職業資格水準的體制機制;強化職業資格和學歷學位銜接制度,實行職業從業資格考試制度和技能等級雙認證制度,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職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
[2]《中國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
[3]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教發〔2014〕6號)。
[4]《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5]徐耀強:《論工匠精神》,2017年6月25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6]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
[7]陳衛紅:《以職業道德建設助推企業科學發展》,豆丁網。
[8]《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國務院??2014年5月2日)
[9]許曉青:“我國加緊修訂《職業教育法》健全完善相關制度”,新華網,2011年5月11日。
[10]習近平“關于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批示。
[1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12]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13] “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國發[2015]28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