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提案工作是各級政協委員的重要工作,是溝通群眾與政府的橋梁,也是委員履行職能的重要途徑。撰寫一份高質量的提案,是每一位政協委員都關注的問題,只有把握社會發展脈搏,傾聽百姓心聲,深入一線,實地考察調研,才能寫出了一份有分量、有價值、有溫度的提案。
?習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清醒的看到,我們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社會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全面依法治國任務依然繁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強;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國家安全面臨新情況;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落實;黨建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這些問題,必須著力加以解決。”
?習主席所提出的這些問題,正是我們各級政協委員需要去調研去建言獻策的重點課題,需要我們每位政協委員從最熟悉的領域和問題入手,做好調查研究,尋求問題解決的辦法。只有真正抓準問題,建議和意見提得到位“深”而“準”,從自己最熟悉的領域入手,真正體會到人民群眾的疾苦,獲得第一手資料,利用所學專業找到更科學合理的解決辦法。
?作為一份高質量的提案,要做到選題準確,案由明確,案據充分,建議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選擇題目求小求準,觀點立意求深求新,建議部分求細求實。
?1、選題準確,反映“大事”“普遍事”。所謂大事就是圍繞當地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重大問題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焦點問題、薄弱問題、苗頭問題、提案都應著力研究建言獻策。而不是僅局限在一些小的、枝節的問題上或反映雞毛蒜皮的小事。
在具體選題時應宏觀著眼,微觀入手,結合實際,選題時切勿過于求大、求新,要腳踏實地,針對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科學的、可操作的意見和建議。
?2、案由明確,簡潔明了。案由也叫標題,標題要醒目,用簡明的文字說明提案要解決的問題。
?3、案據充分,言之有物。這是“有分析”的體現。言之有據這就需要有調查研究作基礎,只有深入調研,才能不斷獲得撰寫提案的豐足信息。而不是道聽途說,似是而非的“聽說”、“據反映”之類的不實之詞。準確抓住問題的實質和要害,做出正確判斷。不可夸大其詞、歪曲事實“或無限上綱;做到人云亦云,不云;道聽途說,不說;老生常談,不談。善于講新話、出新招。
?4、一事一案,主題突出,簡明扼要。提案一般不超過1500字,避免長篇大論,枝蔓繁復。要客觀公正設身處地地談問題,不能觀點片面,語意偏激。
?5、提議合理,可行能操作。提建議要量力而行,腳踏實地,提前做好和相關部門的溝通,了解相關的法律條例,讓建議科學合理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給辦理單位出難題增加負擔。
?這就要求政協委員:1、深入調查研究。提案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其特點是針對性強,有調查才有發言權,只有多聽、多看、多思、多學,取得第一手資料,準確掌握問題的實質和要害,作出正確的判斷,才能使提案言之有據。既要了解好的一面,又要了解差的一面;既要同有關部門了解問題,又要傾聽群眾的意見和要求,有時候還要注意傾聽專家的意見,更好地把握材料的準確性,得出的結論要經得起推敲,從而使提案基本達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2、善于搜集和利用材料。一是多和其他委員交流,共同參與調研,集思廣益,聽取有關單位的意見建議,為提案積累素材。二是多深入群眾,召開群眾座談會,聽取他們的呼聲和要求,歸納吸收為提案內容。三是在調研報告和發言材料及社情民意中挖掘線索,了解社會輿情,把握群眾正確的關注點。四是政協委員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可以通過網絡到其他地方學習借鑒,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而不是人云亦云。
?3、撰寫要有新意。寫提案是為了幫助黨和政府正確決策、改進工作,,分析要深刻,能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對于相同的主題,要從新的角度去闡述,運用各種生動、有說服力的新材料和典型事例去求新,同時,要用一些新的語言,增強感染力。
? 4、文字表達上下功夫。一個好的提案需要通過反復修改打磨,文字更精煉,意見更精粹。要開門見山,有話則多,無話則短。對材料認真分析,精心推敲,力求所提建議和對策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行性。不能把提案寫成研討文章,或是說空話,長篇大論,使承辦部門不知所云,無法辦理。切忌只提問題,不說解決方法,或是只擺現象,不說實質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