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營商環境是指企業在開設、經營、貿易活動、納稅、關閉及執行合約等方面遵循的政策法規所需的時間和成本等?條件。在地區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改善營商環境是增強地區經濟活力,擊敗其他競爭對手的重要砝碼。因此推進我省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提升城市國際化、現代化水平,已經成為省委省政府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
一、充分認識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意義?
(一)新常態下推進產業轉型的必然選擇。當前,我省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內外部條件正發生著深?刻變化,新常態下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出路在于從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創新驅動轉變,經濟發展更多地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通過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從而吸引各類高端資源要素集聚和配置,實現從成本優勢向以人才、資本、技術、服務、品牌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優勢轉變,是適應經濟新常態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二)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使治理體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和科學化。其中,政府治理、市場治理和社會治理是現代治理體系中三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就是要更加明確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的權責與邊界,并以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方式將其確立下?來,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三)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的內在要求。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與發展,我省的經濟外向度不斷提高。要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必須用國際視野和國際理念來引領我國發展,在規則上與國際接軌,努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升城市國際化、現代化水平,增強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配置國際國內兩種資源的能力與水平,增創改革發展新優勢。?
二、嚴格遵循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基本原則?
(一)國際視野、創新管理。堅持國際先進經驗和我省實際情況相結合,主動在國際先進國家、國內經濟領先地區中尋找切入點和結合點,主動學習、接軌國際規則和國際慣例,引入國際通用的行業規范和管理標準,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建立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營商體系。?
(二)政府主導、共同締造。正確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發揮政府在營商環境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增強市場活力,激發社會創造力,形成社會各界共同推動營商環境工作的良好格局。????
(三)需求導向、服務企業。堅持以貼近企業實際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提速增效,降低企業綜合成本,切實提高各類企業主體對我省營商環境的滿意度,構建國際化的企業生態環境。?
(四)法治為先、制度保障。堅持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一體化建設,加快破除營商環境工作體制機制障礙,將經驗做法服務于體系,創新試點轉化為常態,建設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環境。
?三、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建議?
(一)營造寬松平等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一是完善市場準入機制。積極消除各種隱性壁壘,推動非公有制市場準入機制改革;根據特許經營領域開放步驟引導多種所有制企業逐步進入;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和各類產業投資基金投資戰略性新型產業以及醫療、教育等社會事業領域。?
二是提升市場服務能力。培育發展行業協會、商會等經濟類社會組織,強化企業服務者定位,維護市場契約實施和行業發展秩序。積極壯大各類專業服務機構,為企業投資經營提供專業服務。建立健全政府采購、定向委托等多元化方式向社會購買服務機制。打造集多種服務功能于一體的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及時了解企業訴求,協調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
?三是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四大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對接社會信用共享平臺,實行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引導企業主動融入信貸征信體系,降低企業獲得信貸的成本,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方便企業獲得資金。
?四是構建市場監管體系。推進市場監管規范化建設,強化對壟斷、不正當競爭等違反市場競爭秩序行業的監管,建?立健全“打、?控、?防、?管”的市場綜合監管體系,完善質量監管體系,創新監管方式,規范企業檢查制度。?
(二)營造廉潔透明便捷高效的政府環境。一是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政府應以公眾需求為導向,精簡各級行政審批事項,建立行政審批目錄管理制度,對行政審批進行動態評估、管理和調整。
?二是提高政府服務效率。政府要規范行政審批行為、改進審批方式,精簡流程、壓縮時限,切實提高審批效率和服務?質量。如:簡化網上納稅申報、繳稅流程,減少企業納稅次數?和納稅時間。深入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減少申辦手續。?
三是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健全行政效能監察考核體系,建立問責問效機制,促進行政機關勤政廉政建設。全面落實“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要求,解決庸作為、虛作為、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同時,強化新聞媒體、社會組織、群眾輿論的監督作用。?
四是提高政務透明水平。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創新公開載體和形式,推行社會公示、社會聽證、專家咨詢和新聞發布等公開形式,增強政府信息公開的針對性、有效性、及時性、準確性和權威性,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樹立廉潔政府的良好形象。
(三)營造和諧穩定溫馨包容的社會環境。一是打造穩定安全公共環境。要深化平安社區建設,為市場主體提供安全、安定、安心的社會環境。有效降低刑事治安發案率,健全源頭治理機制,完善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網上網下相結合立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企業和個人的信息安全保護。?
二是建設社會和諧共治機制。深入開展和諧社區共治工作,建立健全群眾廣泛參與的激勵機制、縱向到底的管理服務機制和橫向到邊的多元共治機制。如把部分行政管理事項的辦理下放到社區,或者探索完善科學高效的城市治理體系,提升對各層次人才的吸引力。?
三是完善均衡優質公共服務。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化,促進優質公共資源在地域間的均衡合理分布。加大教育、醫療等公益性資源的投入,提升國際化水平,并努力做到公平普惠。?
四是營造創新創業社會氛圍。圍繞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目?標,大力倡導甘為人先、勇于競爭、尊重知識、尊重創新的社會氛圍。打造新興產業特色園區,形成創新創業聚集區,并完善創新創業扶持政策,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業活力。?
(四)營造公平公正成熟完善的法制環境。一是建立公正文明執法體系。建立以保障良好營商環境為主旨的公正文明執法體系,完善行政執法部門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加快推進網上行政執法平臺建設,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加強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二是構建公正司法運行體系。加大行政部門和司法部門?的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力度,建立聯合懲戒機制,推動人民調解創新,探索建立人民調解組織。?
三是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深化落實國家關于保護知識產權的各項規章制度,著力健全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加強知識產權宣傳與普及教育。?
四是營造自由便利高效安全的開放環境。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接軌國際規則和國際慣例,引入國際通用的行業規范和管理標準,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營商規則。積極引導和鼓勵支持企業參加國際化標準活動,推動企業加快適應全球貿易投資新競爭規則,遵循相關的國際公約和相關協定。
(五)營造集聚充分配置高效的要素環境。一是打造國際人才高地。鼓勵采用市場化運營方式,構建各類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服務保障和創業發展體系,探索廣納賢才、推進創業發展的新途徑和新模式,注重人才的培養、發展與服務保障。?
二是打造區域信息網絡。以積極創建國家信息消費,大力開展跨境電商等為契機,加快發展云計算、大數據、北斗衛星、信息安全應用等產業集群,推進信息消費和數字產業園區的建設。?
三是鼓勵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加大對企業直接融資以及?多層次利用資本市場的引導力度,拓寬融資渠道,打造金融服務中心,構建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四是加大產業空間保障支持。按照盤活存量、做好增量的原則,再造一批空間和整合提升若干專業園區,提高產業空間對新興產業的保障效率,形成一批配套齊全、功能完善、產業鏈完整的新興產業發展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