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改善營商環境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從切實解決在政策落實、項目落地和企業經營環境中的突出問題,到著力培育親商、敬商、安商、富商的社會文化,加快形成市場主體活力競相釋放、創新創業蓬勃開展的良好局面,最終實現有效釋放河北的優勢潛能,實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又好又快發展。目前我省在營商環境方面存在不足:
1.機關事業單位體制機制改革滯后,人才流通不暢,影響廣大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創業創新的熱情,缺乏活力。
2.缺乏“創客理念”,創客成分單一,規模小,受制度和環境制約,對于京津、海外等發達地區的優秀創客來冀創新創業缺乏吸引力。
3.我省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對大學生的素質培養和思想導向不足,影響創業激情。
4.對“互聯網+”創業的認知基礎不牢固,互聯網開放平臺、數據信息等資源利用不充分,互聯網創業產品缺少行業深耕。
5.政府堅守底線思維意識不強,安全有序的網絡環境尚有欠缺,公共數據共享方面開放性不高。
6.政府的科技創新資金和各類扶持資金更關注成熟企業,不能及時對大眾創業者形成有效支持。
一、上海改善營商環境的做法
(一)立足實踐,把握關鍵階段。浦東新區現階段第一產業占比不到1%,第二產業占比約33%,第三產業占比約66%,單純從絕對值來說與發達國家地區差距已經很小,正處于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二次創業”漸露崢嶸,配合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先行先試效應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世博會、迪士尼、商用飛機制造等輻射帶動效應,成為“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先行者。
(二)抓住機遇,精準打造配套設施。相繼推出了軟件創業園、985創業營、臨港創新創業園等一大批創新創業基地。在此基礎上,加快推進雙創中心發展,旨在通過提供研發、生產、經營的場地,通訊、網絡與辦公等方面的共享設施,系統地培訓和咨詢,政策、融資、法律和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創業企業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提高企業的成活率和成功率。雙創中心的建立,促使政府轉變職能,完善創新模式,及時將工商、稅務、財政、人社、國土、質檢、教育、銀監、商務、科技等政府職能部門的服務得到延伸,建立各部門與雙創中心的互動制度,及時為新進駐的小微企業和創業者進行開業指導、政策咨詢、融資服務、補貼發放、創業培訓、市場對接等“一條龍”的全程化、全方位服務。
(三)培育創新文化,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創新文化是指與創業者有關的社會意識形態、思想觀念和文化氛圍。它可以影響人的觀念,塑造人的精神,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創業者和小微企業的投資意識、經營意識、市場意識和風險意識還有待加強,需要更新創業理念、培育創業精神,培植出有創新活力的文化沃土。
(四)營造“眾創空間”打造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新引擎。所謂“眾創空間”,是順應網絡時代創新創業特點和需求,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構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興創業服務平臺,是為創業者提供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蘊藏著無窮創意和無限財富,是取之不竭的“金礦”,要強力推進改革,減少對創新活動的干預,讓一大批小微創新企業和個人創業者有自主創業的空間。同時,發展“雙創中心”,要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主力軍作用,釋放創新創業政策集聚和“互聯互通”的系統有效性,有效利用資源,盤活利用政策工具,提倡資源整合,完善創業投融資機制,進一步降低創業成本和門檻。
二、基于上海做法,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建議
????(一)拓展大型互聯網企業應用空間,為“雙創”提供互聯網基礎支撐。依托互聯網企業和基礎電信企業的技術優勢和產業整合能力,提高小微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向創業團隊開放平臺入口、數據信息、計算能力等優勢資源轉換,提供研發工具、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務,培育和孵化具有良好商業模式的創業企業。
(二)以基層黨建為抓手,啟動“黨團員示范區”、“黨團員服務區”,大力培育發展眾創空間,構建開放式“雙創”體系。盡快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體制改革措施,讓人才活力競相迸發,推動各類創業創新扶持政策與互聯網開放平臺聯動協作,為創業團隊和個人開發者提供綠色通道服務。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黨團員模范帶頭作用,廣泛調動社會力量,支持創新工場、智慧小企業創業基地、創客空間、社會實驗室等新型眾創空間發展,通過市場化方式打造一批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創新與創業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的眾創空間,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形成蝴蝶效應,以點帶面,加快豐富完善“互聯網+”創業網絡體系。
(三)借力“互聯網+”,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辟新天地。一個人無論出身如何、財富多寡、受教育水平高低,都有機會通過互聯網獲取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得到一個走向市場的橋梁?!盎ヂ摼W+教育”要第一時間呈現最前沿教育思想,讓教育無處不在,尤其能夠通過互聯網武裝創業者的頭腦;“互聯網+金融”,大力發展線上交易平臺,拓寬融資服務渠道,不斷簡化辦事流程、方便操作,新的金融形式和金融業態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支持;創建互聯網+眾創金融示范區金融創新載體,發展P2P網絡貸款、互聯網支付、供應鏈金融等互聯網金融新業態;積極建設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探索發展科技眾籌模式,為創新型企業和創業項目打造以股權眾籌平臺為中心的創業創新生態圈;“互聯網+創新服務”平臺,精心構建“大政府服務器”,整合優化政府公共網絡平臺資源,及時將行政審批、便民服務、網上信訪、市長熱線、行風熱線、電子監察等統籌到信息平臺上,加速服務產業價值網絡體系重構,全力促進我省民生行業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推進教育、醫療、社保、旅游等公共領域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積極發展區域化線上線下結合平臺服務,鼓勵各種市場主體共同參與增值性、公益性開發和創新應用,為人民群眾提供便捷實惠的優質服務。
河北省“十三五”規劃擲地有聲,為我省的發展描繪出美好藍圖。其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決戰十三五,打好翻身仗”開辟經濟發展新途徑具有變革性的意義。拓展“眾創空間”,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才能激發創業創新活力,進一步提升基層“雙創”能力,全速向大眾創業的新時代進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