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ody001.com/infodetail.aspx?newsid=1973
農藥作為重要的生產資料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是,一些不法分子為謀取非法利益,制售假劣產品,加之部分農民缺少防范意識,為假劣農藥市場的存在提供了溫床,從而對農業生產構成安全隱患。為了避免假冒偽劣農藥坑農、害農,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正確識別、選購農藥顯得尤其重要。
假劣農藥會給農業生產帶來五個方面的危害:一是起不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導致農作物大量減產;二是可能發生藥害,導致減產,嚴重的可能造成絕收;三是有可能引起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其帶來的后果是人畜因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農產品,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影響身體健康,同時影響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僅1999年我國由于農藥殘留引起的食源性食物中毒事件就有37起。在農產品出口上招致的損失更是令人痛心,由于殘留量超標,我國出口的農副產品被拒收、退貨、銷毀的現象時有發生,每年因殘留量超標造成的外貿損失高達70億美元;四是假劣農藥在安全性上存在極大隱患,農民在施用時,很有可能直接引起中毒事件。據統計,我國每年有數萬人農藥中毒,死亡數千人。經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計,1997~2002年全省農村農藥中毒4895人;五是有可能對土壤、地下水等生態環境帶來危害,影響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農藥市場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農藥質量問題。假農藥是以非農藥冒充農藥或者以此種農藥冒充他種農藥或所含有效成分的種類、名稱與產品標簽或者說明書上注明的農藥有效成分的種類、名稱不符的農藥產品;劣質農藥是不符合農藥產品質量標準或失去使用效能或混有導致藥害等有害成分的農藥產品。市場上農藥質量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無農藥登記有效成分含量;二是有效成分含量不足;三是在中、低毒農藥產品或生物農藥中摻雜高毒農藥等其他第三組分,使生物農藥變成化學農藥、毒性由低毒變高毒,例如添加滅多威、1605等。另外還有在銷售某種農藥時,以專用助劑名義捆綁銷售或作為贈品,經檢測專用助劑中含有農藥成分;在農藥經銷活動中,以小包裝農藥為贈品進行促銷,小包裝贈品為假農藥或劣質農藥。
二、農藥標簽問題。農藥標簽是農藥使用者正確、合理使用農藥的重要技術信息,作為技術含量較高的特殊商品,農藥標簽不僅表明農藥本身的性質、特點,更是農民使用農藥的依據。農藥標簽存在九個方面的主要問題:一是擅自更改已登記備案的標簽內容,在標簽上隨意擴大適用范圍和防治對象;二是高、劇毒農藥隨意擴大使用到國家明令禁用、限用的果樹、蔬菜等作物,擅自降低毒性標識或毒性標識不清;三是無中文通用名或使用未經批準的商品名,一種產品使用多個商品名,且商品名怪、亂、雜,有些混配產品名稱標成單劑中文名稱;四是過分夸大產品功效,使用保證高效、無殘留、無公害等模棱兩可字樣;五是標注一些誤導、甚至欺騙性的標識,擅自添加“原藥進口”、“合資”、“專用”、“ 高純度”等;六是使用說明不標明注意事項,缺少提示性,解毒方法等條款;七是不標明生產企業地址,而只標明總經銷單位地址;八是在農藥經銷活動中,以小包裝農藥為贈品進行促銷,贈品農藥上沒有標簽或說明;九是有的農藥產品標簽上未超范圍標注防治作物和防治對象,而在其包裝箱中附帶《說明書》或者《使用建議》,擴大防治作物或防治對象。
? ?農藥問題存在的規律如下:
一、從生產企業來看,大中型農藥生產企業問題較少,小型農藥生產企業問題較多。
二、從農藥種類上來看,除草劑質量問題較少,殺蟲劑和殺菌劑質量問題較多。
三、從劑型上來看,單劑問題較少,混配制劑問題較多;
四、從產品登記上看,正式登記的產品問題較少,臨時登記的產品問題較多。
五、從存在的問題上來看,殺蟲劑中添加其他農藥成分的問題仍比較突出,甚至在低毒產品中加入高毒農藥成分。多菌靈、甲基硫菌靈、苯磺隆等大路農藥產品質量合格率較低,有的甚至含量為零。
因此,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管理:
一、嚴厲打擊制假行為,全力扶持誠信企業。建立“黑名單”公布榜和不良記錄檔案制度。對于不講市場信譽、不講產品質量,片面追求經濟效益,違法生產假冒偽劣農藥產品、無證產品、標簽嚴重不合格產品的企業列入“黑名單”公開曝光,各級農藥執法單位納入重點查處對象。建立不良記錄檔案,對在市場檢查中發現問題較嚴重的企業和產品,要記錄在案,做為日后追蹤監督的重點目標。需要移交農業部停止續展登記和吊銷登記證的,及時將抽查結果和證據上報農業部。
開展誠信企業扶持活動。對于重視產品質量、市場信譽好、廣大農民消費者贊同,市場檢查中無不良記錄的生產、經營企業及產品,給予表彰,各級農藥執法單位應給予支持和保護。在新聞媒體上宣傳誠信企業的管理經驗和優質產品;組織開展“誠信企業農藥產品進農戶”活動;引導和推薦誠信企業參加優質農資連鎖經營;有條件地開通誠信企業產品登記審批“綠色通道”;依法幫助誠信企業維護自己的權益。
二、建立有效、長效的聯動管理機制。探索完善市場檢查、群眾舉報、質量檢測和案件處理等全過程的監督信息平臺,加強全省各市、縣的監督信息交流和溝通?;鶎影l現問題要及時上報,各地市場檢查的信息要及時通報全省,“點、線、面”相結合,省、市、縣相銜接,全省統一行動,市、縣全面出擊,堵死假冒偽劣農藥的流通渠道,卡死違法產品的生存空間,提高農藥執法監管的時效性。
三、加強職能部門之間的配合和協作。農藥監督管理工作也要適應公共管理的職能要求,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主動與工商、技術監督、公安、新聞等部門合作,形成協調聯動、快速反應、齊抓共管的農藥管理機制。市級以上農藥主管部門對重大案件要掛牌督辦,堅持“五不放過” 的原則(對案情沒有搞清的不放過、假冒偽劣農藥的源頭和流向沒有查明的不放過、制假售假責任者沒有依法處理的不放過、該移送司法機關沒有移送的不放過、支持或參與制假售假的機關工作人員沒有受到追究的不放過),切實抓好大案要案和跨區域案件的查處工作,跨縣域案件由市級督辦,跨市域案件由省級督辦,每一個案件都要依據法律程序,追根溯源,一查到底。
(民建會員、河北省農藥檢定所農藝師于改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