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ody001.com/infodetail.aspx?newsid=6719
尊敬的各位領導:
親愛的各位會友:
大家上午(下午)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我慚愧,我是民建人》
相信大部分會員都會說:我驕傲,我是民建人。是的,民建的確值得我們為之驕傲自豪!
我驕傲,因民建輝煌的歷史!難忘1945年12月16日,民建的先輩們以民主建國為己任,高舉愛國、民主、同心的旗幟,堅持“責在人先、利居眾后”的奉獻精神,為了保衛八年抗戰的勝利果實,為維護人民利益,為消除國共兩黨隔閡,不打內戰,和平共商,為國家富強和會的事業竭盡全力,奮斗不息。
難忘那些為共和國的建立和發展無私奉獻,為我會贏得了社會聲譽,留下了豐富和珍貴的精神財富民建前輩們。他們既是國家棟梁也是我會的功臣。任憑時光匆匆行走,那一串閃爍著璀璨光芒的名字,卻珍藏在我們民建人的記憶深處。
黃炎培先生,民建的締造者,一位坦誠直言的睿智老人,與毛澤東著名的“窯洞對”暢談“周期率”,成為政權建設經典論述;還有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胡子昂、孫起孟、李崇淮……不勝枚舉的前輩們,他們的博學多才、厚德大愛的高尚人格魅力給民建后來者無盡的啟迪與思索。
我驕傲,因民建光榮的今天。前主席成思危,致力于研究風險投資,是公認的中國“風投之父”,中國資本市場的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甚至于政府正全力倡導的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無不居安思危,起于風投,成于風投。這是何等的遠見!?2006年的“兩稅合并”、2008年的“資本市場”,2012年的“打破壟斷”等民建提案,這是責任和智慧的完美結合,是民建人的共同財富。在地方政治舞臺上,我們武漢民建不論是調研咨政、提案、建議還是社情民意,都是力求更實、更好、更高、更廣。2015年市民建成為武漢市政協1號、3號建議案的提出單位;課題申報數量達94件,創歷史新高,比去年增長84%。
國家建設和社會和諧有民建人的作為和貢獻。作為以經濟界人士為主體的政治聯盟組織,民建是改革開放參與者、貢獻者和受益者。武漢民建的慈善關愛基金、明眸工程、溫暖工程、陽光慈善、“同在藍天下“計劃”等社會服務品牌,使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人群受益。
我驕傲,因身邊有一批平凡而不平庸的會員朋友。鄭明,民建江岸五支部主委,一個熱心會務的小小的企業家。抽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業余做創業導師,關心學生就業、創業,為新人傳經送寶,財施法施,慷慨布施。
袁烽,一名盡心盡責的醫生,不滿足于醫治身體疾患,始終關注社會問題,每年大量走訪,提交十幾個與民生相關的好提案。治病治心,醫愚醫德,他是我心目中魯迅式的醫者。
劉鵬,企業高管,為了建設活力支部,自己出錢,購買運動卡,每周親自訂場地,三年來,從無一次間斷,就算自己出差學習,也必委托朋友,提前安排,做到了一諾既出,風雨無阻。他們的支部,也成了身體靈活、會員靈光、思想靈動的先進支部。
李雨芳,熱心公益事業,把打理商會的經驗,成功切入慈善,與會員共同發起了孝文化促進會,寓孝于仁,推而廣之,書寫出大愛情懷,成為民建的一張名片。
還有很多為國出力,為會爭光添彩,雙崗建功的典型,不勝枚舉。
在為我會自豪驕傲的同時,我內心也感到慚愧而忐忑,因為比起我們偉大的民建組織和那些令人欽佩的優秀人才,我感到自己微不足道和渺小。
我慚愧,還因為我為她做得太少,太微不足道。
記得十年前,我剛加入民建,那時民建的會議、活動,我必隨叫隨到,不講理由,充滿了對組織的熱愛和向往,為了編排民建六十周年慶典上的音樂伴舞詩朗誦,我和20多個伙伴,前后辛苦了一個多月,多次向單位請假,多次辭掉男朋友的邀約,繁忙而緊張,快樂而堅定。隨著時間的流逝,激情開始消退,我慢慢的疏忽了自己的初心,忘記了自己作為民建會員的責任。
參政議政,是我黨的第一要務,但面對反腐戰線的累累碩果,我的內心只有沉重,我總想,那么多的優秀黨員,國家人才,甚至國之棟梁,因為缺少監督,導致權力失控,成為了腐敗分子,做了階下囚,這是國家的傷痛,國家的恥辱,百姓的無奈,百姓的損失。“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我們民主黨派,是否真的履行了這份職責,是否真的如黃炎培先生那樣,誓做共產黨的諍友?我慚愧,我好像做了一個冷漠的看客。
呼吸的空氣,喝的水,吃的食物,樣樣讓國人糾結,面對地方政府的GDP崇拜,形象沖動,面對千篇一律的開發區,面對環保部門的軟骨病,我們挺身而出了嗎?我慚愧,我沒有。
三農問題治理,成績有目共睹,但也產生了大量的失地農民,在獲得微弱的補償金后,他們的未來在哪里?幸福在哪里?這些問題,我們真的調查研究、關心疾苦了嗎?我們真的反映民意、建言獻策了嗎?我慚愧,我沒有。
在這個思想多元、矛盾交織、科技日新、變革頻仍的時代,我似乎也漸漸焦慮,選擇了自顧其身、隨波逐流,選擇了世俗的活著,沉默的對待。
我不得不慚愧。
是的,國家大事,我沒有治國良策,但我可以關心;民間疾苦,我沒有根治良方,但我可以慈悲。我做不了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式的完人,我也沒有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機遇和胸襟,但我可以學鄭板橋“一枝一葉總關情”。我可以為我會可歌可泣的優秀人物點贊,我可以為我會歌唱。因為在這個大家庭里,我感受到了和諧、融洽、責任、使命;也因為在民建大家庭里,我更加了解我身邊的社會;也正是在這個大家庭里,我得到成長,得到鍛煉,獲得進步。
我希望,并相信,下次我的演講題目,將會是:《我驕傲,我是民建人》!
謝謝大家。
?備注:作者系湖北民建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