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ody001.com/infodetail.aspx?newsid=5878
???? 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進行第13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和踐行將成為今后相當長時期全體國民的一個重要任務,這對提升國家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非常深遠的現實和歷史意義。但在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很多民眾甚至黨員干部對價值、價值觀的基本概念并不清楚,對為什么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怎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沒有清醒的自覺和堅定的信念,缺乏理性的認知和操作的具體方法。本文試著梳理一下基本脈絡,以圖給存在的問題一個粗淺的回答。
?
???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不可避免地要處理好人與世界的關系。人與世界的關系可以分為四種類型:認識和被認識的關系即認知關系;改造與被改造的關系即實踐關系;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滲透著的價值關系;審美關系。其中為什么要認識世界、認識世界的先后順序以及為什么要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先后順序必然存在著利弊得失的價值判斷。
??? 價值是一個關系范疇,是作為主體的人和作為客體的事物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是客體對主體需要的滿足程度,即積極意義。一個事物是否有價值,取決于兩個條件:主體的需要和客體的屬性。當客體具有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同時主體也有需要時,該事物就具有了對于主體的價值,屬性越能滿足,人的需要越大,該事物的價值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價值會隨著主體需要的變化和客體屬性的變化而呈現多樣性的變化。通俗地來講,第一個燒餅到第七個燒餅對人的價值是呈遞減趨勢的,因為人的需要在滿足中不斷發生著遞減。
??? 價值的客體是事物,我們可以根據客體的不同把價值分為三種類型:自然價值(生態價值);社會歷史價值;人生價值。
??? 價值的主體是人,我們可以根據人的需要的層次把價值分為四種類型:以人的精神需要為追求的精神本位價值;以物的占有、消費、享受為追求的物質本位價值;以人的全面發展(包括物質和精神需要)為追求的人本價值;以合乎宇宙發展(包括自然、社會和人自身在內)為追求的道本價值。
??? 價值是客觀存在的,但對事物是否具有價值和價值大小的人的主觀判斷卻是主觀的。價值沒有對錯,價值觀卻有正確與錯誤之分。人們平常談論的是非對錯問題屬于真理觀,利弊得失問題就屬于價值觀。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就是一個價值判斷。
??? 價值觀人人都有,但并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兩點: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建設美麗中國是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符合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利益的正確的自然生態價值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符合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符合全體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確的社會歷史價值觀。
??? 根據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我們對任何事物只有把其放入歷史的長河中分析它的產生發展的因果聯系、演變遞進過程才能清醒地把握該事物的歷史必然性,才能堅定對該事物的現實支持態度,才能全力推進該事物的發展壯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由來,我們也有必要進行梳理分析。
??? 最早在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人類以精神作為核心價值。中國的古代社會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以人的愛即“仁”作為價值追求。中世紀的歐洲在宗教統治下,以信仰作為價值追求。
??? 近現代的西方工業文明開啟了將物的占有、消費、享受作為價值追求的時代。物本價值觀表現為經濟主義的發展觀,即經濟增長成為至高無上的原則,國民生產總值成為衡量經濟福利的核心指標。當今世界都在追求的現代化,無不以物為本位的西方文明為藍本。中國在二十世紀后二十年,向西方學習,也走上了物本價值的發展道路。
??? 物本價值取向在指導人們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也把人異化為“經濟人”和“單向度的人”。人失去了精神、靈魂、情感、友愛、道德、真誠、信任。人最終在享受高度發達的物質生活中仍在不幸的咒語中苦苦掙扎。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00萬人自殺,4.5億人有精神障礙。歐洲自殺人數比車禍還多。人類進入精神疾病時代。抑郁癥成為世界第4大疾病,到2020年將成為僅次于心臟病的第2大疾病。中國取得了現代化的初步成功,中國人的精神狀況卻趨于惡化。有嚴重精神病患者1600萬,在疾病排名中已超過腦心血管、呼吸系統及惡性腫瘤而躍居首位。每年有28.7萬人死于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即每2分鐘自殺9人,其中8人未遂。自殺率是國際平均水平的2.3倍,成為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 “以物為本”的價值觀帶來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不和諧,不快樂、不愉悅、不幸福導致人們重新審視、思考和矯正人的需求,人本主義價值觀成為歷史正反合的必然。,人本價值觀即以人的權利為核心,保障人的生存權、自由權、發展權;以人的需要為宗旨,人需要物質,還需要精神,要關注人的物質利益,還應關懷人的精神健康;以人的發展為中心,人應該擁有自由、全面發展的權利,社會應該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條件;以人的持續為原則,即人的持續、生命的持續、人類社會的持續成為最高原則,不允許以任何理由破壞生態、破壞環境。中國共產黨人在修正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國家發展戰略過程中摒棄唯經濟至上的思維提出科學發展觀就是順應歷史潮流的全新的人本價值取向,這一價值取向讓中國在短時間內越過了拉美陷阱,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
??? 當現在的中國在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征程中,更高的歷史使命對當代中國提出更高的價值要求。只有更高的價值理念才能指導我們實現幾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在這一歷史的關鍵節點應運而生。
??? 人本主義價值觀關注人的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雖然這一需要包括了物質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但仍局限在人的視界范圍。道本主義價值觀仍然關注人的生存發展的需要,但這一價值觀把人的需要放置在更廣闊的宇宙自然的范圍內加以審視考察,從而讓人的需要更符合天道宇宙自然的發展規律,因而更具有宏觀和深層次的對人自我需求的把握的深刻性和準確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這樣的道本價值觀。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以道為本的價值觀,這一價值觀符合了宇宙自然、社會發展的規律,也符合人自身發展的規律。融合了物質和精神追求,涵蓋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
???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于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富強即國富民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的應然狀態,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民主是人類社會的美好訴求。我們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它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創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文化建設的應有狀態,是對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概括,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生動局面。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建設領域的價值訴求,是經濟社會和諧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追求其實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價值夢想。這一價值追求是百年中國走過的曲折發展道路的歷史概括,是我們在國家建設過程中經歷正反經驗教訓后的歷史總結。這一歷史價值理念符合了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發展規律,也符合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比如我們所走的富強之路不是片面追求物質富裕,以環境損害為代價的經濟發展老路,而是符合天人合一的新的科學發展之路。我們走的民主之路不是以犧牲少數人為代價,構成對其他國家威脅的政治強權之路,而是符合國家和國際民眾最大公約數利益的公民政治道路、和平崛起道路。我們追求的文明之路不是文化趨同,文化獨霸,文化沖突的文化叢林法則之路,而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化共生融合之路。我們追求的社會之路不是凝固不動、沒有活力的板結分化之路,而是充滿生機、富于變化、活力四射的和諧發展之路。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是我們黨矢志不渝、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發展的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美好向往,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價值目標。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價值取向是不斷實現實質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公正即社會公平和正義,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為前提,是國家、社會應然的根本價值理念。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過法制建設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制度保證。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為社會層面的價值追求也是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概括和總結。人的自由不是絕對的自由,是對必然性的認知和把握基礎上的相對的自由;人的平等也不是絕對的平均主義,是有差別的相對的平等;人的公正不是終極的絕對的平衡,而是動態的不斷調整的公正;法治也絕對不是對人治的排斥,而是道法自然的符合天道的社會治理。
???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覆蓋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準。愛國是基于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調節個人與祖國關系的行為準則。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報效祖國。敬業是對公民職業行為準則的價值評價,要求公民忠于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精神。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系。
???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個人層面的價值追求同樣暗含著對人自身的發展規律狀況的正確反映。人對國家的責任、對職業的認同、對人與人關系的把握是馬克思主義對“人,從現實性來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一對人的本質性規定的具體外化要求。
???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以道為本的價值觀,是迄今為止人類最進步最科學的價值觀。
???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我們現在正在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和實踐活動,而這一學習和實踐必然包括對中國特色的全面和深刻的認知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不能脫離國情去認識和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體現著中華傳統美德和人類的美好追求,展示出鮮明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特征。
??? 第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形成中國特色。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關于和諧的價值追求包涵著儒家文化關于中和的核心理念?!跋才分窗l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允執厥中”“執兩用中”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的基本價值理念,表現在對國家的追求上就是仁愛和平,世界大同。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關于法治的價值追求包涵著道家文化關于道法自然的核心理念?!叭朔ǖ兀胤ㄌ欤旆ǖ溃婪ㄗ匀弧笔侵腥A民族崇尚天人合一,取法自然的基本價值模式,表現在對社會的追求上就是注重規則、秩序、為無為,則無不治。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關于誠信友善的價值追求包涵著儒家關于孝道倫理的基本價值要求。愛國即在個人與國家的關系上要做到忠;敬業即在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上要做到恭;誠信即在個人與他人的關系上要做到信;友善即在個人與他人的關系上要做到寬。
??? 沒有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積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失去了活水源頭,就變成了無本之木。我們應該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出符合中國特色的本土化解釋,這樣才能夠被廣大百姓理解和接受?!胺e善之家必有余慶”、“長修善德、常懷善念、長做善舉”等傳統文化話語出現在中宣部的用語中就是我們注重傳統文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中做出的合理嘗試。
??? 第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在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加以貫徹實現。
??? 我們要把教育部關于《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落實到大中小學乃至幼兒園教育之中,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占據基礎性的地位,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
??? 我們需要廣大輿論工作者、廣大藝術工作者用融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報道、影視作品占領主陣地、弘揚主旋律。
??? 我們需要在社區、農村開展以傳統文化為載體的廣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傳統藝術表現形式的系列活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街頭巷角扎根民眾生活。
???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和踐行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成就,我們要在多元價值取向的洪流中做好充分的長期奮斗的思想準備,做足艱辛細致的扎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