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ody001.com/infodetail.aspx?newsid=4873
?? 這是一個知識易得的時代,不懂、不會的,只需百度、搜狗,舉手之勞,盡在眼前。這是一個知識拼圖的時代,立論闡發(fā)、論證考據(jù)只要復制、粘貼,便可唾手可得,立等可取。靜觀上至高級知識分子,下至凡夫莽婦,穿梭于網(wǎng)絡之間,忙碌于論壇微博之中,以復制粘貼彰顯自己見聞的廣博與深厚,以雷語新詞宣示自己為人的進步與新潮,然而在喧鬧的流言蜚語、浮言淺語、胡言亂語甚至惡言毒語中溢滿著時代的浮躁與做人的淺薄。于是感嘆做人的境界不是復制粘貼就可得來的,不得不說說做人的修養(yǎng)問題。
?? 什么是人的修養(yǎng)?字面看是一個人的修為涵養(yǎng)。一個人的修養(yǎng)不是靠知識的堆砌從而能說服駁倒別人獲得的,知識越多,文憑越高不代表修養(yǎng)越高。現(xiàn)代的人“懂”得越來越多,夸夸其談、喋喋不休,這除了證明這是一個貧嘴的時代外,絲毫不能證明別的什么。一個人的修養(yǎng)是在自己的生活中,在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中顯現(xiàn)和煉得的。修養(yǎng)高的人往往大音希聲,做的多,說的少。修養(yǎng)和一個人的嘴無關。看看如來的拈花一笑,所有的無道無德之人都該閉嘴。
?? 一個人修養(yǎng)的高低與一個人心靈的境界有關,而且至關重要。內(nèi)正于心,外正于行,內(nèi)誠其意,外誠其為。口乃心之門戶,相隨心生。一個人修養(yǎng)的功夫主要落實在修心上。所以要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一定要拋卻那顆功名利祿的急功近利之心,學會放心,安心,靜心,定心,讓心有所止。
???一個人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讓心所止的安心之所是止于至善。知識的目標是求真,追求真理,做人的目標是求善,止于至善。做一個善良的人,就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就是做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我們這個時代不缺知識,缺的是德行。我們這個時代教育最大的缺陷不是智育的不足,而是德育的空無。很難想象,一群淪為知識工具的孩子怎會有大的人生格局和境界,一群心靈無所皈依和干涸枯萎的孩子怎會把這個世界妝點得充滿愛和美好。
?? 一個的修養(yǎng)是在知所當止之后的不斷地修正和涵養(yǎng)。修養(yǎng)需要修行,不斷地修正自己不合道德的言行,修養(yǎng)需要滋養(yǎng),不斷地涵養(yǎng)自己的符合至善的品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善”。
?? 修行的具體路徑是什么?無外乎三點:讀好書;交高人;長見識。讀什么樣的書算是好書?讀古圣先賢的書,《大學》《論語》《孟子》《禮記》《中庸》等儒家經(jīng)典充滿了倫理教誨;《老子》、《莊子》等道家經(jīng)典洋溢著道德智慧;《金剛經(jīng)》、《壇經(jīng)》等佛家經(jīng)典暗藏著心靈的玄機。靜下心來,慢慢品讀,細細品味,點滴踐行,你的修養(yǎng)境界會慢慢提高。交什么樣的高人?不是位高權重的人,也不是年長才大的人,而是真正有德行有涵養(yǎng)的人。德行的增長不在說教,而在模范和效仿。跟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打交道你會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然生香。從什么當中長見識?從生活之中人情練達,世事洞明。在生活之中,見賢思齊,見不善而改之。生活永遠是你修行的教科書,雖然這是一本無字的書,而往往真經(jīng)都是無字的,不需要用語言表達的。向古圣先賢學習,向身邊的得道高人學習,向生活學習,一個人才會慢慢成長為一個有德行的人。
?? 修行有時候是需要遠離的。遠離當下的喧囂,遠離暫時的蠱惑,跳出心靈的桎梏,摒除欲望的枷鎖。距離會讓人跳出圈外,清醒當下的一切。距離會產(chǎn)生隔離,保護身心不被浸染侵蝕。所以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獨,唯孤獨求敗而終不敗。
?? 修行是需要時間的。德行的滋養(yǎng)如出土的嫩苗需要細心呵護,十年樹木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決不可拔苗助長,急功近利,半途而廢,更何況百年樹人。
?? 最后不能不說說十八大在報告中提到教育時,把“立德樹人”作為我們教育的根本目標,真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真誠的希望這個方針對今后教育的改革能夠起到引領方向的作用。如果能改變我們現(xiàn)在的缺德教育的現(xiàn)狀,那真的是國之幸事,善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