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備受矚目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在北京召開,這是繼2018年、2020年、2024年之后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高規格企業家會議。此次座談會以“提振信心、深化改革、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為核心主題,釋放了國家堅定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下面結合自身認識,談三點體會:
一、加強政策引導,釋放制度紅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民營經濟面臨的困難是“局部的、暫時的、可克服的”,并提出通過“紓困政策精準化”“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開放”等舉措優化營商環境,落實相關政策,釋放制度紅利。會議再次強調“兩個毫不動搖”的基調,明確要求破除市場準入、要素使用、公平競爭等領域的制度性障礙,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等問題,加速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工作,從法律層面保障民營企業權益。
二、新質生產力引領企業轉型升級
參會企業代表集中體現了中國民營經濟的創新活力。華為、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企業以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成為焦點。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前排企業家名單中,90后創業者王興興(宇樹科技)的亮相,標志著年輕一代在硬科技領域的崛起,與2018年以互聯網企業為主的格局形成鮮明對比。
三、強調企業家社會責任與擔當
會議特別強調企業家的社會責任,要求“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參與公益慈善”。典型案例包括比亞迪累計捐贈超30億元支持教育,騰訊設立“久久公益節”資助青年科研,幻方量化開展貧困地區助學計劃等。
此次座談會既是“定心丸”,也是“指南針”;通過制度保障、創新驅動與社會責任的三重發力,中國民營經濟正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作為一名民主黨派成員、一名律師,我將立足本職工作,通過強化法治賦能,助力民營企業在“新質生產力”浪潮中行穩致遠,實現高質量發展與國家戰略的同頻共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自己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