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河北省委在年初的政協河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提出集體提案《加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建議》。經調研,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我國大氣污染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大量工業、交通、農業活動以及地形、天氣等各方面因素導致空氣質量長期受到關注。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聯防聯控協同不足;二是排放處罰不夠嚴厲;三是缺乏全民參與和監督;四是技術瓶頸制約聯防聯控。
針對上述問題,民建河北省委建議,一是加強政府對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領導;二是加大技術創新和治理力度;三是加強數據共享和大數據應用;四是加強區域合作。
日前,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對政協河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0067號提案的答復。答復提出,近年來河北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生態環境保護重中之重,將鞏固空氣質量“退后十”成果作為推進全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重要抓手,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深入推進聯防聯控聯治,精準應對重污染天氣,11個設區市空氣質量排名連續兩年保持在全國“后十”之外。主要措施有,一是始終堅持高位推動。各級黨委、政府均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每天關注分析數據變化,親自謀劃部署推動相關工作;二是強力推進聯防聯控,適時請求生態環境部啟動跨省域大范圍的區域聯防聯控,最大程度減輕重污染天氣過程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影響;三是堅持精準預報預警,加強與氣象等部門聯合會商,精準識別污染來源,研判污染成因,提前通知相關單位,做到早預警、早啟動、早減排、早見效;四是嚴格績效分級管理,堅持“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實施差異化管控措施,指導重點排污單位制定“一廠一策”應急減排方案,全面深化幫扶指導,優化績效分級管理制度,在全省生態系統提出嚴禁大氣污染防治“一刀切”八條措施。
下一步,將對標《河北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以改善空氣質量為核心,減少重污染天氣為重點,降低PM2.5濃度為主線,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一是狠抓常態管理,強化省內協同防治,統一預警啟動條件、應急措施和執法監管;二是優化結構調整,扎實有序推進鋼鐵等7個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加快重污染企業退城搬遷等措施;三是深化聯防聯控,完善相應的監測和預警體系,加大跨區域執法幫扶,依法依規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查處,強化京津冀政策協同,推進治污政策、標準逐步統一;四是持續深化服務保障,持續深化專項行動,推動區域特色、聚集性產業創建引領性標桿企業,不斷完善非現場執法改革,高質量推進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