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建秦皇島市委在市政協十四屆四次會議上提交的集體提案《加快推進秦皇島港口轉型和沿海經濟帶發展》獲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答復。提案針對秦皇島港口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從“港口功能轉換、港口布局優化、港口高質量轉型”三方面提出具體意見建議。
結合民建市委集體提案建議和秦皇島市港口實際情況,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答復中表示,將依托地域特色和產業優勢,持續優化海洋產業空間布局,著力打造“一港引領、雙極驅動、多點支撐、全域向海”的海洋經濟發展新格局。一是“一港引領”。“一港”即秦皇島港,打造國際知名旅游港、現代綜合貿易港和特色臨港產業平臺。繼續推動西港區改造開發,在已有帆船、游艇等功能基礎上拓展游船、郵輪業態;逐步調整貨源結構,大力發展糧食運輸,依托臨港糧油倉儲加工企業,加快實施東港區糧食輸送管廊工程和西港區糧食簡倉擴容工程,增加港口糧食接卸和集疏運能力;借助省政府補助資金政策,扶持集裝箱運輸,推動港口企業與航運公司、物流公司等合作,開辟內外貿航線、建設內陸無水港、發展海鐵多式聯運線路,拓展市域及周邊和腹地貨源,提升集裝箱運輸規模。
二是“雙極驅動”。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增長極,大力推動海洋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海洋現代服務業;北戴河新區增長極,以海洋大健康產業為引領,大力發展濱海旅游、醫療保健、康養護理、生物醫藥、海洋食品等特色產業,培育海洋生物產業集群。
三是“多點支撐”。重點抓好漁港區、濱海景區、臨港臨海產業基地、大數據產業園等產業聚集區建設。
四是“全域向海”。南部濱海地區大力發展濱海旅游和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臨港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非沿海縣區積極響應港口輻射帶動,整合廣闊腹地資源,重點發展現代物流、加工制造冶金裝備、海洋文化和休閑旅游等海洋經濟配套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