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全會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高舉改革開放旗幟,擘畫改革宏偉藍圖,并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今天,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我們任重道遠又信心滿懷、干勁十足。我們廣大民主黨派會員和黨員、干部均需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站穩人民立場、厚植人民情懷、繼往開來、砥礪奮斗,用實際行動繼續譜寫濃墨重彩的改革篇章。
一站穩人民立場,秉持“一心為民,矢志不渝”的信念,與人民同頻共振,找準改革旋律和基調。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堅決貫徹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始終代表并著力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事業,實現了從苦難到輝煌的歷史巨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都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只有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為人民利益奮斗到底,才能在各種風險挑戰面前從容不迫、迎難而上,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我們要堅定不移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始終把“人民”擺在心中最高位置,用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和利益訴求為改革發展明確方向,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而矢志奮斗。
二厚植人民情懷,同民心相通共鳴,積聚改革動力和智慧。無論是“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的深情宣言,還是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抑或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推出2000多項改革方案,涉及到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住房、就業等各項重點領域……改革路上的奮進足跡映照著共產黨人歲月不改的人民情懷,彰顯著人民至上的赤誠追求。“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全國人民的期盼,也同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初心和使命。不論是黨員干部,還是我們民主黨派,要涵養“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心懷“國之大者”、情牽“萬家燈火”,牢固樹立與人民群眾的“魚水關系”,勇挑鄉村振興、經濟發展、基層治理等時代重任,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持之以恒的奮斗目標。
三恪守“民有所呼,向民心關切發力,擦亮改革成色和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評價改革成效上要堅持群眾立場,關鍵看辦成了多少事,解決了多少實際問題,群眾到底認不認可、滿不滿意。”新趕考路上,只要我們堅定地與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能源源不斷獲得改革攻堅的勇氣和爬坡過坎的動力。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我們要拿出“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把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急、呼聲心聲列入“改革清單”“履職清單”,真正做到在為民紓困解難中挑大梁、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沖在前、在推動惠民利民中唱主角,當好人民群眾的“勤務兵”和“貼心人”;要時刻牢記干事創業是“為了誰、依靠誰”,自覺擯棄“躲事兒”思想、樹立“扛事兒”擔當,爭做鞠躬盡瘁的“人民公仆”、不做等閑視之的“躺平干部”,始終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判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