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冀東軍區后勤部的秘密采購運輸員丁亞東(本名于允臣,開平于家莊人),在極其惡劣復雜的環境中,為了完成好八路軍首長下達給自己的任務,無論有什么樣的困難,遇到多么大的危險,他都能隨機應變,化險為夷,保護好軍用物資,將其安全送到指定地點。并多次受到上級表彰。
丁亞東在采購運輸中,發生過許多傳奇式的戰斗,那是1942年,侵華日軍發起“五一大掃蕩”后的初冬。這天下午,丁亞東趕著從開平城,采購來的一大馬車物資,回到家鄉——于家莊村。他準備到家歇歇腳,喂喂牲口。誰知,值勤的武裝民兵,氣喘吁吁地跑到他的面前,說:“快快轉移,小日本……要進村掃蕩……來咧!”丁亞東聽罷,麻利地撂下手中放著干草的草笸籮,不假思索地對報信兒的民兵說:“快,咱倆一人兩個油桶(每桶50市斤),快往北長坑去!”說完,丁亞東他倆迅速從車上拿下四個外國產的“美孚牌”鐵皮手提煤油桶,一人一手一個,飛也似的,從丁亞東他家的北門口兒,穿過車道,順著早已收割完的莊稼地,朝沙河(今稱西北溝子)跑去。
他倆到了北長坑邊兒,迅速將油桶綁上早就準備好的石頭,然后將油桶推入水底。這時,丁亞東四周看了看,油桶已沒有了危險后,二人才分頭走了,丁亞東剛到家,拌好料,喂上了牲口,小日本兒和偽軍便進了村,敵人來到丁亞東家北門口兒,駐大佛頭據點的少佐高桑,通過翻譯問丁亞東:“你是干什么的?為什么車上,裝有這么多東西?……”丁亞東不慌不忙,毫無遲疑地一一作答,并無破綻。隨后,日偽軍又經過再一次細致檢查,仍沒發現車內裝有“禁運”的物資。突然,一偽軍說:“太君,您聞聞,這里咋有洋油(即煤油)味兒?”此時此刻,帶隊的日軍官高桑,像打了針雞血似的,手扶著刀把,竄到了馬車旁,按偽軍指點的地方,低下頭用鼻子嗅起了味道,一邊吸氣嗅味,一邊打手勢:“吆西,你(指丁亞東)的、過來,這、怎么的……解釋?說!”丁亞東笑模滋滋地走近高桑身邊兒,說:“太君,這里是放過洋油。那是我買來點燈用的,剛拿到屋里去,整整一大玻璃瓶子哩。不信,太君派人跟我到屋里去取嘛!”丁亞東話音一落,高桑還真的派那個“多話”的漢好,同他回院內去取。
時候不大,丁亞東取回個比現在啤酒瓶還大不少,綠色玻璃大洋油瓶兒。高桑看后,瓶子外還灑落著油,便揮揮手,沖多話的偽軍罵了句“八嘎”,便灰溜溜地率隊朝別處去搜查去咧……
吃罷晚飯,丁亞東怕夜長夢多,便套好車,趕著馬車到離北長坑不遠的路邊兒停下,趟著冰涼刺骨的活坑水,把油桶一個不少地撈了上來、裝上車,趁著夜色的掩護,悄悄地朝隴河北岸的山區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