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我參加了民建滄州市委舉辦的履職提升培訓會,邀請到民建中央青年委員會主任、民建省委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民建石家莊市委副主委,石家莊旅投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韓佳老師為我們授課。他以《如何做好新時代民建會員》為題,從熟知民建會史、深化理論認同、提高履職能力三個方面,介紹了民建組織的發展歷程和民建自身建設,講解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如何發揮作用。他結合對民建會史的深入研究、本人的履職的經歷和親身感受展開講解,引導民建會員堅定政治信念、樹立政黨意識,傳承民建先賢的優良傳統和家國情懷,做有政治信念民建會員。
這次培訓讓在座的每一位民建會員都收獲滿滿、不虛此行。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各位民建先賢們對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胡厥文預見江浙滬一帶不久將失守被日寇占領,大批工廠設備將落入日寇手中,后果不堪設想。他心急如焚,不顧個人安危,積極參與發起成立上海遷川工廠聯合會,組織江浙滬寧百余家民營工廠內遷,帶頭把自己所有的企業遷往內地。這次史無前例的民族工業大遷移成功,使這些人力、物力資源沒有落入日寇手中。這些工廠成為抗戰時期大后方民族工業的中堅力量,在軍需民用的生產供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戰爭。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胡厥文將伴隨他走南闖北整整13個春秋的長髯一刀割去并剃盡,兌現了他“未逐倭寇,不容除剃”的夙愿。
最著名的歷史之問——1945年7月1日,黃炎培、冷遹等6人訪問延安。期間,毛澤東多次同他們促膝長談。對此,黃炎培在其日記中寫道:“有一回,毛澤東問我感想怎樣?我答: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毛澤東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這段對話后來被稱為毛澤東與黃炎培的延安“窯洞對”。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黃炎培領導的中華職教社走的是教育救國路線,胡厥文領導的遷川工廠聯合會走的是實業救國路線,他們發現當時的中國如果沒有民主政治,教育救國、實業救國全部都為虛談。所以中國的民族工商業者要密切聯系知識分子,成立自己的組織,在中國的民主政治去發聲。他們由教育救國、實業救國,走向民主救國,中國民主建國會應運而生。
著名的“五老火鍋宴”。這五人分別是胡厥文、胡子昂、榮毅仁、古耕虞和周叔弢,這“五老”都曾是中國工商界的巨子,在民族工商業中聲名顯赫,也都是中國共產黨的老朋友,其中有四老都是民建先賢。鄧小平第一次提出要吸引外資,第一次提出希望原工商業者利用落實政策以后的資金辦私人企業,打開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禁區。“一只火鍋,一臺大戲”,這是一頓改變中國民營經濟命運的火鍋,同時也開啟了中國經濟的一場大戲。
韓佳老師還詳細介紹了成思危。成思危是中國民主建國會和中華職業教育社的杰出領導人、中國投資風險之父、中國科學院研究院院長、著名經濟理論專家。原本學化工出身的他,1981年在他46歲的時候去美國學習了工商管理,畢業后他推辭了美國公司的邀約,也婉謝了父親希望他回臺灣繼承家業,而是回國將風險投資的理念帶回中國。他說中國發展要源于風險投資,現當下中國缺少的是管理型人才。他的書架上有大量的書籍,他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來研究民建。他的座右銘是:“多研究少開口,多學習少應酬,多辦事少出頭,多協商少獨謀”。
郝明金主席說過,“深化政治交接。重點是要繼承和發揚民建老一代領導人長期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形成政治信念、優良傳統和高尚風范。”
要把老一輩民建先賢的高尚風范傳承好,就要學習黃炎培“謀事不謀官”的高尚品質,學習章乃器“變家傳之寶為國傳之寶”的家國情懷,學習成思危“埋頭苦干”的奉獻精神。
作為民建會員,是民建賦予了每一位民建會員政治生命,我們要倍加珍惜民建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我們要做有真情懷的民建人。
我要時刻牢記李桂敏主委在培訓會上對廣大民建會員們的諄諄教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始終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向同行,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始終牢記民建的使命和擔當,在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社會服務等方面發揮民主黨派的獨特優勢,在平時的日常中要多看、多想、多寫,多提合理的建議,多寫社情民意、多為老百姓發聲、多為黨和政府建言。
通過學習,我們前進的方向更加清晰!愛會的源泉和動力更加強烈!未來我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民建組織,哪怕是做出一絲微薄的貢獻,雖然我只是萬千長河中一滴小小的水珠,但只有這樣才無愧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