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我與民建滄州市委骨干會員一同懷著對革命圣地的向往,懷著朝圣般的渴望,來到了毛澤東同志出生、成長、求學的地方——湖南。
在這里,我們深入學習了共產黨建黨,建國的艱辛,學習革命烈士的英勇頑強的精神,學習共產主義的思想精髓。在毛主席的故鄉韶山,我深深地感受到韶山人民對毛主席的敬仰、愛戴和懷念。毛主席那高達10.1米、兩手卷握文稿、兩眼炯炯有神地注視遠方的銅像矗立于青松環繞的廣場上。帶著崇仰的心情看他的風貌,承受了許多風風雨雨,看他的歷史,經歷了多少槍林彈雨,在他的眼中,時刻散發出堅貞不渝的品格。久久瞻仰,心系偉人,欽佩之情溢于言表。站在銅像前,仿佛能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那激蕩人心的巨人之聲。站在銅像前,會使你增添一種無窮的力量。有一種“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的革命豪情。
在毛主席故居、在毛澤東銅像廣場、在長沙市的大街小巷,我們都能深刻的了解到,當年革命的火種,星星燎原,在人們心中留下了不能磨滅的烙印,這革命的火種,歷經了風雨滄桑,依然經久不息,見證著往昔崢嶸歲月,也照亮了后輩前行的路程。如今硝煙散去,只留下靜靜的故居、蔥郁的山林,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去回想艱苦年代的生死考驗、血淚洗禮。一座座歷史遺址不僅有其獨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歷史風貌,以及自然風光,都會對我們產生永久的魅力,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
通過此次“紅色之旅”,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使我對中國革命的艱難歷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對新時期繼續學習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什么是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幸福觀、苦樂觀有了新的認識。我更加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今后的努力方向,我將把優良的革命傳統帶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去,與時俱進、搶抓機遇、開拓創新、深耕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