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邢臺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就民建邢臺市委在政協邢臺市十四屆四次會議上提交的提案《關于規范發展我市地攤經濟的建議》上門答復。
近年來,隨著邢臺市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大力推進,生產生活環境持續改善,特別是中心城區的環境得到顯著提升。由于城市規劃和環境整治等多方面要求,邢臺市對地攤經濟的管理較為嚴格。中央文明辦已不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發出了松綁地攤經濟的明確信號,各地區應盡早謀劃,避免踏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切實保障民生、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滿足群眾生活需求。
民建邢臺市委通過調研對規范發展地攤經濟提出建議:一是加深對地攤經濟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作用發揮的認識。二是建立健全地攤經濟的專項管理體系。三是加大地攤經濟的衛生監管力度。
邢臺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在答復中表示,將保障民生需求,促進群眾就業增收,同時進一步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有效解決游商占道經營、攤點亂擺亂放及影響城市市容市貌的問題,堅持堵疏結合、標本兼治,堅持部門聯動、權責一致,按照“一街一策、精準管理”的原則,對市區部分道路薄弱、易反彈點位分類管理。一是科學統籌,合理設置,在市區街道設置了96條便民服務街、77個便民服務點,并積極探索“721工作法”(即70%的問題用服務手段解決、20%的問題用管理手段解決、10%的問題用執法手段解決,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變末端執法為源頭治理)。二是加強巡查,確保秩序,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及時督促經營者線內規范經營,餐飲類攤點必須配備垃圾桶,不得隨地亂扔垃圾,切實做到攤撤地面凈。三是及時總結,完善推廣,找準矛盾點、群眾關注點,及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規范,繼續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和實踐優秀管理理念,多措并舉,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以促進低收入人群靈活就業、助推個體商戶發展,建設有特色、有溫度、有溫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