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具有巨大開發利用潛力,是非常重要的后備土地資源,是18億畝耕地的重要增量資源,旱堿麥種植是鹽堿地綜合利用的有效途徑之一。河北省目前尚有未開發鹽堿地15.6萬畝,主要分布于滄州、唐山等市。2023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滄州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時指出,“鹽堿地綜合利用是一個戰略問題,必須擺上重要位置”。
為了實現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2024年1月民建河北省委向政協河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提交了“民建河北省委關于進一步發展旱堿麥產業的意見”,指出旱堿麥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一是旱堿麥種植缺乏政策支持,土地流轉率低。二是旱堿麥產業龍頭企業少,沒有連片成群。三是旱堿麥品牌化占有率偏低,銷售渠道單一。
針對以上問題,民建河北省委提出建議:一是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加速土地流轉。積極探索建立“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緊密聯合體,推動第二第三產業發展,形成以旱堿麥為主題的農家樂模式等。二是規劃建設深加工產業園,提升旱堿麥產品附加值。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業建設旱堿麥深加工產業園;引導企業與科研機構密切合作,拓展產業鏈條,提升產品的附加值。三是構建線下線上產業展銷平臺,做強品牌化培育。“練好內功”,建設大型線下產品產銷中心;做好宣傳,提升品牌形象。利用主流媒體,爭取央視等權威媒體的背書,增加公信力;開拓大型商場超市等一批終端銷售渠道,爭取將更多旱堿麥產品打入高端市場;積極拓展直播帶貨、電商平臺等新營銷模式,通過與網紅直播帶貨的合作拓展外部市場。
省政協對提案立案后,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和改革委、省科技廳高度重視,就提案內容進行了實地調研并答復如下: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河北省政府成立省鹽堿地綜合利用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農業農村廳,建立6個專班。二是加強品種選育推廣。省科技廳安排專項經費,組建耐鹽堿作物種業科技創新團隊,聚焦旱堿麥種質資源創新及新品種培育等12個科研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建立耐鹽堿、抗旱高產植物高效育種技術體系。三是加強基地建設。在滄州黃驊建立旱堿麥研究推廣中心,聘請中科院專家為顧問,對全過程生產技術標準進行研究,制定《黃驊旱堿麥生產技術規程》,為旱堿麥產業發展推廣提供技術支撐。目前黃驊市已建設優質旱堿麥生產示范基地近20萬畝,全面推行“六統一”管理模式,確保旱堿麥品質。規模化種植經營主體已發展到40余家。四是加強新型主體培育壯大。從鹽堿地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中,梳理出帶動能力強、成長潛力大的規模化重點龍頭企業17家,通過多種途徑壯大企業實力,延伸鹽堿地特色產業鏈條。目前,旱堿麥產品已經成功打入京津市場,面粉銷售價格每斤可達6-8元,高于普通小麥30%以上,畝均收入增加600元以上。五是加強品牌建設宣傳。堅持把品牌建設作為推動旱堿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舉行黃驊旱堿麥·滄州時蔬區域公用品牌發布暨產銷對接會,參加第二十屆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國內大型展銷會,設置旱堿麥專區進行產品展覽展示和宣傳推介,取得顯著成效。
下一步,河北省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突出種業創新、規模經營、龍頭帶動三大重點任務,發展壯大旱堿麥產業,穩步拓展農業生產空間,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