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并實施的第十年,舉世矚目,成績斐然。京津冀地區已經是我國最具活力和創新力的區域之一,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經濟新常態發展、實現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
十年來,京津冀三地緊密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和各階段重點任務推動工作,區域發展格局日漸清晰,協同發展交出亮眼答卷。
十年來,北京市有序退出4000余家一般制造業企業、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三地共織交通網,持續提升互聯、互通、互融水平,“軌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建成。三地充分發揮北京創新研發優勢,天津地理區位和政策優勢,河北充足的生產資源和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優勢,逐步形成了“北京研發,津冀轉化”的空間布局。
站在“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十周年這樣一個歷史機遇和重要節點上,我們河北的民營企業要抓住時機,借力國家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優惠政策和各項措施,奮發作為,大展宏圖。現就河北民營企業及產業,如何更好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大顯身手、發揮作用談幾點認識:
一、發揮地緣優勢 努力成為京津企業的首選合作伙伴
京津冀地區面積21.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12億人,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的城市集群,且是中國唯一的以首都為中心,同時擁有兩個直轄市的大都市群,其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是我國北方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河北具有工業門類齊全、資源豐富、商務成本低、人力資源充足等優勢,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占據了“近水樓臺先得月”之先機。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契機下,河北民營企業應積極主動圍繞雄安新區承接引進央企二三級子公司和京津產業鏈要求,立足自身企業特點,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及時延鏈、補鏈、調整匹配供給,豐富完善合作服務領域和范圍,擴大合作空間,增強企業發展新動能。
環抱獨一無二的兩大直轄城市集群和兩個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代表城市,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設施,對河北的企業高質量發展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們河北的民營企業家,應該高度重視和牢牢抓住這次歷史機遇。
當下,“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已然成為河北文化旅游產業一張靚麗的名片。河北除了借力太行山自然風光、歷史遺跡、紅色基因做好京津的旅游承接與對接外;還可以發揮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習俗相近、文化一脈這一優勢,探索挖掘燕趙文化淵源,嘗試涉足“新晉頂流”的文旅產業。在經濟結構調整轉型關鍵期,固定資產投資拉動將漸變為消費推動的新經濟增長模式,深挖京津冀地緣相近與燕趙文化同根同源的思想文化認同感,將河北歷史文化、成語典故文化等形成文旅產品,打造河北文旅消費新的增長點,形成河北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也不失為河北民營企業的發展新思路。
目前,國內外文旅市場都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尤其是假日經濟的興起,人們越來越注重休閑度假和旅游。2010年,我國的家庭人均文旅消費僅為598元,2019年躍升為4100元,而2023年在大多數產業遭遇需求不足,市場下降的情況下,實現了人均消費4984元,高出了疫情前的2019年的20%還要多。這幾個數字說明,我國的文旅產業還是大有可為的。我個人認為,一個產業是否存在發展機遇,關鍵看兩個要素,一是是否具備廣闊市場;二是行業從業者是羊還是狼。我們河北的文旅市場,具備這兩個條件。
二、強筋健骨 增強與京津民營企業的契合度
機遇總是給有所準備的人。河北企業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歷史機遇中,承接京津產業鏈轉移,率先服務京津民營企業和參與京津建設服務,必先提升自身產業能力和管理水平,避免因三地經濟結構和產業層次差異,使得京津的市場需求躍過河北,出現“蛙跳”現象。
河北民營企業家應及時、主動,學習、適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時代轉型升級觀念,將被動轉型化為主動轉型,充分發揮企業家在區域協同、產業轉型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要提高與京津產業的適衡度,企業務必要自立自強、自我加壓,快速成長,提高自我創新能力,圍繞新質生產力,開辟新賽道,增強新動能,做到充分服務京津大市場,“接得住”并出品質,為京津冀協同高質量健康發展、向縱深發展賦能。
創新驅動,打造“京津研發+河北制造”應用化場景,京津冀是我國創新資源最密集的區域之一,“京津冀作為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之一,擁有數量眾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創新基礎扎實、實力雄厚,要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然而,京津冀民營企業仍呈現出創新不足的特點,尤其河北民營企業創新能力較弱、新型市場經營主體相對較少,制約著河北民營經濟規模擴張速度。
借力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河北企業要在推進創新驅動中闖出新路子,要充分利用河北產業腹地縱深的比較優勢,積極對接京津創新資源,尤其是吸引京津高新、高尖技術成果,整合先進的創新、創意、創造資源,將更多科技成果向河北轉移轉化,提升產業附加值和高端產業吸附能力,實現“京津研發,河北孵化;京津研發,河北制造”,在京津冀協同高質量發展中彰顯新作為,實現新突破。
河北民營企業應積極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政策,推動企業創新發展觀念轉變,提高資源整合與市場化經營機制,建立健全企業自主創新與經濟效益聯動機制,創新發展挖掘新增長點,通過政策推動企業創新發展、高效發展,促進產融結合、產學研結合,增強與京津企業的契合度,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持續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同時,要立足自身產業優勢,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三、加強協同 建立京津冀民營企業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
京津地區聚集著高端高新企業和創新資源,由于諸多原因,京津冀三地民營企業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們需要找準產業協同發展的痛點和難點,以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為紐帶,通過會議、培訓、合作等方式,由全國工商聯發起、京津冀工商聯協同,積極發揮三地企業在人才、項目、技術、產品等領域的深度合作與交流,從企業層面加強協同,發揮龍頭企業的鏈主作用,連鏈成群,力爭在各個行業領域,加快形成一批合作新成果,打造京津冀產業協同創新高地。
民營經濟是京津冀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是創新創業的主體。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實施以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為三地民營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前景。近年來,隨著各項支持政策的逐步落實,京津冀民營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但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民營經濟規模相對較小,對區域經濟發展支撐有限,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應進一步發揮戰略優勢,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河北民營企業應把握時代大勢,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堅定發展信心,穩健經營、創新發展。
四、唱響河北 做河北招商形象大使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今年我省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措施新30條,直面經營主體關切,不斷迭代優化服務舉措,讓政策發力點更加精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動力活力。
近期,邯鄲市印發《關心關愛企業家的8條措施》,營造支持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全面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真心實意為企業家解決問題,倍加珍惜愛護優秀企業家,讓企業家在邯鄲有尊嚴、有地位、有信心、有干勁,助力全省高質量發展,尤其是邯鄲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推行的“邯鄲辦事不用跑”,正逐步形成邯鄲招商引資的金招牌。
我們要借力各級黨委政府的有力舉措,做好招商大使,充分發揮企業家精準人脈、精準朋友圈作用,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背景下,宣傳河北、傳播河北的營商環境,用另一種形式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勢,促進河北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們要加強與京津企業的交流合作,共同探討協同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通過交流互鑒,增進互信,凝聚共識,攜手共進,推動河北在高質量發展中更好地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
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河北的重大歷史機遇,也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融入協同發展大局,在高質量發展和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潮中乘風破浪、行穩致遠。(作者:河北省工商聯副主席,民建河北省委教科文委員會主任,正大制管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洪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