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社會化服務是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的重要途徑,高質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是引領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截至2022年底,河北省約有6.8萬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其中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已達3萬多家,服務面積2.5億畝次,平原糧食主產區和丘陵山區糧食作物多環節托管服務面積占比達71%和52%。為規范農業社會化服務,提高服務質量,2022年8月10日,河北省發布了《農業社會化服務質量控制規范》(以下簡稱《規范》)。調研發現,目前河北省農業社會化服務質量參差不齊、農戶滿意度不高,《規范》的可操作性和指導性不強是一個主要原因。為促進河北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急需完善《規范》,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質量。
為此,民建河北省委就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切實發揮其應有作用課題進行調研,向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提出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的建議。民建河北省委建議一是提高省級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的質量,完善相關內容、增加量化指標、細化糧食作物服務作業標準。二是對農業社會化服務質量實行動態監測,組織具有專業技能的科技人員和農業專家建成專門小組,在不同關鍵服務環節開展隨機抽查,對其服務質量進行動態監測。三是考核“第三方評估+受眾評議”綜合評價服務效果,對農業社會化服務最終實施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四是完善和執行地方標準與相關工作緊密結合,將地方標準的修訂、完善和執行工作與區域性綜合服務平臺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名錄管理、多個信息化資源平臺互聯互通工作緊密結合。
4月中旬,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對此提案進行反饋,表示國家和我省農業農村部門高度重視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的研究、制定和推廣工作,各級各地都結合實際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標準,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業發展。將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質量控制規范》,圍繞意見和建議,積極協調起草單位,對該《規范》實施情況進行認真調研,結合實際充分論證,適時進行修訂完善。
下一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將按照農業農村部統一安排,加強與市場監督管理等相關部門、單位的合作,結合河北實際,積極主動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的制定和推行。一是積極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定。目前,農業農村部正在組織河北、安徽等6個省份相關專家開展調研,制定《小麥社服標準》等一系列標準。我省將認真組織,積極配合國家做好有關工作。二是完善我省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體系。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各地業務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社會化服務組織結合農業社會化服務行業發展,因地制宜學習借鑒其他省份好經驗、好做法。三是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宣傳與推廣。在用好文件、簡報、會議、培訓等宣推手段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和網絡等多種媒體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宣傳,特別是要充分發揮微信公眾號、網站、手機客戶端等新型媒體的作用,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的推廣,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