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ody001.com/infodetail.aspx?newsid=3646
本報訊(記者劉嵐)“近年來我省基礎教育事業盡管有了較大發展,但教育發展水平不均衡,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發展的速度。”面對這一境況,曹郁委員建議,解決教育發展水平不平衡問題,一定要注重實際、拒絕形式,少搞錦上添花的“窗口學校”,多做雪中送炭的“扶貧工程”,在教育領域要少些“馬太效應”。
??? 1、要建立對落后地區教育投入機制
?????? 曹郁委員在調研中發現,無論地區之間還是學校之間,在辦學條件、教學質量以及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段教育均存在高低、輕重、快慢等問題,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政府及教育部門公共教育政策的價值取向,往往會對教育事業的發展帶來完全不同的影響,尤其是基層政府對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性、公正力如何,將直接影響基礎教育事業的成敗。
?????? 曹郁委員建議,我省各級政府要通過轉移支付和專項撥款等辦法,建立起對本級政府轄區內相對落后地區教育的支持,逐步縮小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
????? ?在國家支持地方教育政策基礎上,各級政府要建立分類別、按比例合理負擔基礎教育經費的投入機制。如義務教育教師工資部分,可以爭取國家承擔一部分,其余部分由各級按比例承擔,統一標準。除了積極爭取國家補助資金以外,各級政府要按照比例提供基礎教育辦學標準規定的校舍建設和維修、教學設備和儀器購置以及日常運行所需要的各項經費,積極解決學校新建、擴建和改建等所需用地,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
??? 2、少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
???? ?財政性教育經費要少搞錦上添花的“窗口學校”,而要多做雪中送炭的“扶貧工程”。曹郁委員說,過去,各地紛紛花大力、投巨資,常常為的是某所學校上等級,做“窗口”。學校被評為三六九等,家長和學生自然就別無選擇,只能使出渾身解數,往重點學校拼搏。這樣的評估實際是變相促使基礎教育兩極分化,對均衡發展起負面導向作用。因此,各地應把評估重點從“等級學校”轉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上來,通過學校建設標準的法律規定,約束政府合理分配教育資源,使每所中小學校都能按照法定標準,擁有大體均等的物質條件和師資條件,從而在義務教育領域形成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督導評估要堅持“硬件從實,軟件從優”原則,要遏制少數學校辦學條件無限制攀比的不良風氣,強化對素質教育實施情況的評估。
??? 3、要穩定農村教師隊伍
?????? 另外,曹郁委員建議,穩定農村教師隊伍也是確保農民教育良性發展的必要條件,教育行政部門可以出臺以城鎮為中心,按照一定區域半徑制定不同的特殊工資補助標準政策。距離城鎮較遠的農村教師補助要高一些,近的要相對低一些,著力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針對農村師資不足問題,每年省里可以給各市、縣增加固定的農村教師編制,并且從應往屆本科師范類院校畢業生中擇優選聘補充到農村教師隊伍當中,有效提高農村的教育教學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