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屆以來,民建河北省委積極引導會員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建設書香民建。讀書是我的最愛,在此與大家分享梁曉聲作品《小人物走過大時代》。
這本書的書名就引起了我的共鳴,我們是小人物,但我們在共同經歷大時代。該書講述了30個小故事,每個故事都直擊人心。
我對梁曉聲先生的作品并不陌生,早年曾看過電視劇《年輪》、《雪城》和《今夜有暴風雨》,去年又看了《人世間》。他擅長刻畫普通好人的正直和善良,激情和困惑,艱辛和求索,贊頌他們在逆境中表現出來的美好心靈與情操。作品立足平凡,卻有道義有擔當,有筋骨有溫度。他用強烈的使命感和厚重的文化底蘊,直面改革開放進程的艱難和復雜,記錄中國社會發展的光榮與夢想。
我慢慢走進梁曉聲,探尋他的創作動力和源泉。
2015年4月,梁曉聲參加了文藝工作座談會,他對習近平總書記說:“我認為您是有兩個故鄉的人,書籍是您的第二故鄉”。總書記說:“希望文藝家要使我們更多的青年也都有精神上的故鄉”。
我想,這也是梁曉聲多年來筆耕不輟的重要動力,他的文學作品切實承擔起了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教育責任。他認為“關注現實、反映現實,是一種使命和責任”。難能可貴的是,梁曉聲對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并不是簡單地揭露、批判、抱怨、指責,而是理智地分析問題的原因和積極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許他這樣想這樣做,與他的政治身份有關。
梁曉聲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在《瘦老頭》一文中,他講“有良知只不過意味著不做壞事,有責任的人卻是要大聲疾呼的!”他身體力行,通過文字思考國家責任,呼喚社會良知。每年的政協會議,梁曉聲都會積極獻言建策,他甚至還寫了《政協委員》一書,將一名基層政協委員的良知、道義和心系老百姓的靈魂呈現在讀者面前。梁曉聲認為:“政協委員是‘復眼’和‘重耳’,他們要看得更多,聽得更多,而后要經過自己的思考和提煉,把所見所聞進行升華。要做到這點,沒有責任感是不行的”,而這,“正是政協委員的全部意義”。
梁曉聲還曾任民盟中央常委。在民盟建盟70年之際,梁曉聲直言民盟給予了最為真摯最為厚重的關懷和友愛:“我縱觀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內心里最為感謝的是民盟。不僅因為民盟給過我一些職務和一些身份——比如中央常委、文化委員會主任、全國政協委員。當然,給予我以上盟內職務和身份,亦證明民盟對我這個人各方面的表現或曰綜合素質的肯定與信任”。“我對民盟最主要的感謝乃因——民盟將我接納進了一個‘思想大家庭’”,“在這個‘思想大家庭’成員的影響之下——我一心想做閑云野鶴的心思,便一次又一次地自行矯正,終究還是在認認真真地作為民主黨派的一份子而履行著參政議政的職責”。梁曉聲認為民盟鞭策他“不泯滅為國是民生建言獻策的熱忱”,他在接受采訪《我們的十年——黨外人士話復興》時,講到秉持家國情懷,同心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動人故事。
關注弱者是該書的主色調。在《清名》一文中,他關注“占我們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二”的農民,積極為他們的生計和養老問題鼓與呼。他寫到西南某村徐阿婆貧瘠的生活,靠縣鎮兩級領導班子干部“認養”鰥寡孤獨老人,或許不一定是好辦法,反而給徐阿婆增加了良心債。為保住“清名”,她省吃儉用,早出晚歸采大葉茶,還清了貪腐副縣長的助濟錢。梁曉聲關注普通人的醫療費問題。在《兄長》一文中,他深情地回憶了才華橫溢、家庭責任感強的大哥,歷經坎坷,卻從20歲就住進精神病醫院。他講到受精神病兒子打罵的電影前輩秦怡、賣掉房子給孩子看病的夫婦、毒死智障女兒的絕望母親。他悲天憫人“不是所有精神病患者的家里,都有一個有稿費收入的小說家,或一位著名的電影演員啊!”呼吁人們關注患病貧困家庭。梁曉聲也非常關心文化旅游事業發展,《老水車旁的風景》寫到了文化旅游促進當地村民生活改善……
讀罷梁曉聲的作品,我掩卷沉思:自己是不是像他那樣關注民生,履職盡責不辱使命呢?
2021年我擔任市政協常委和民建市委專職副主委以來,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組織會員開展政治理論學習活動,注意加強思想政治引領,通過滄州民建公眾號和“會員之家”平臺,凝聚廣大會員團結奮斗共識。
跟梁先生一樣,我非常關注“三農”問題。去年撰寫的社情民意(題目略)被民建省委采用并報送《零訊》專題計劃。今年我撰寫的《推進蔬菜深加工產業建設,助力高品質蔬菜示范區創建》報送“一號信箱”,市委書記康彥民批示。《推廣節水農業工程,治理地下水超采》等十余篇建言獻策信息受到有關部門好評。我也非常關注文旅事業發展。去年我撰寫的《關于挖掘文化旅游資源,推動滄州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建議》得到康彥民肯定性批示,認為“一些建議值得借鑒,一些工作要找到抓手,真正的落實下去”,有關部門認真采納落實。今年1月全會期間,我在小組會議上發言,就加快打造運河文化帶建設提出四點建議,《政協全會之聲》第14期采用。我多次跟隨調研組就“深入挖掘我市大運河文化內涵,進一步促進滄州經濟跨越式發展”進行專題調研,代表民建市委在市政協十二屆五次常委會上,以《盤活滄州特色文化資源,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題,第一個作口頭發言。今年初,我提交的《關于在大運河沿岸開辦創意市集的建議》被市政協《社情民意》第500期采用。目前“運河市集”引入特色美食、非遺商鋪、亮點業態等,市民及游客徜徉其中,感受古城滄州特有的精彩與魅力。
我閱讀,我體味,我成為。梁曉聲的著作讓我充滿了奮進的力量,在書香中浸潤賦能,堅定了傳承使命的責任感。我將自覺融入大時代洪流,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一是強化凝聚思想共識,做好宣傳員。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會總書記對河北對滄州的厚愛重托,激發民建會員感恩奮進的強大動力,搶抓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助推滄州高質量發展。組織民營企業會員學習《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加強對民營企業會員和所聯系群眾的思想政治引領,了解其思想態勢和工作生活中的難題,協助黨委政府解疑釋惑、引導預期、凝聚共識、提振信心,促進社會和諧。二是強化履職盡責擔當,當好信息員。切實把“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履職擔當的實際行動,在“悟”和“謀”上下功夫,在“落”和“做”上見成效,自覺融入全市發展大局,認真調查研究,做到頭上有汗,腳下有泥,圍繞“國之大者”和民之關切建真言獻實策,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有效施策,為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滄州場景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