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山高延水長,延安精神放光芒。2023年是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5周年,民建滄州市委組織骨干會員赴延安學習培訓,從4月21日至26日的培訓學習,日程安排緊張而充實。在我的心里,每一堂課、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印象深刻,耳目一新,仿佛打通一條歷史和現實的時空隧道,再現延安歲月,深情回望中國共產黨在延安的十三年革命史、延安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七年歲月”感悟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偉大延安精神。
站在寶塔山上,與巍巍寶塔合影,用雙眸凝視它,用真心貼近它。延安寶塔也叫嶺山寺塔,寶塔旁邊,有一鐘亭,鐘亭里懸掛一口鐵制洪鐘。20世紀30至40年代,中共中央駐延安時,曾用它報時、報警,故寶塔亦為現代史上延安的象征。在我看來,寶塔上的這口警鐘,無論對于我們這次培訓活動來說,還是我們接下來的工作和事業,都有著非常大的象征意義和警示意義。延安精神是毛澤東、中共中央在延安時期培育起來的革命精神,可它的影響和作用,在空間上已經遠遠超出了延安的范圍,而擴大到了全軍、全黨和全國;在時間上也已跨越抗日戰爭時期,而不斷延展到解放戰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及現在,并將繼續延展到遙遠的將來。
把目光和思想收回來,我聯想起了我的工作和事業。我本人來自滄州市雜技之鄉吳橋,是一位文藝界的工作者、組織者和服務者。我們要學以致用,守土有責,在工作崗位上,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升參政議政、工作共事的能力,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滄州場景貢獻力量。延安寶塔,就是我們前進途中的一座燈塔,對于指引我們的航程,具有重要的現實引領意義:
一、弘揚延安精神,要求我們要從現實國情和實際情況出發,不自滿已經取得的輝煌成就,明白這只是偉大征途上邁出的堅實一步。應該看到,目前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地區發展不平衡,個人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拉大,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改革和發展的主要瓶頸。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要建成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國家,必須有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從現實出發、實事求是,全面鄉村振興,基本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需要。
二、弘揚延安精神,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的客觀需要。應當看到,目前,我國社會仍然存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人生觀、價值觀,在今天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對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特別是向青少年進行艱苦奮斗優良傳統教育,同時把億萬人民群眾中蘊藏的積極性、創造力和勞動熱情充分調動起來,最終把我國建設成更加繁榮昌盛,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更加顯現的社會。
三、弘揚延安精神是在新的歷史方位下,加強執政黨作風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的迫切需要。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依靠艱苦奮斗這一法寶培養了良好的黨風,形成和鞏固了與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從而增強和保持了黨的先進性。
四、弘揚延安精神,密切與人民的血肉關系,更好地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具備了延安精神,才能心中裝著群眾,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戴,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朝著遠大的目標奮勇前進。
在延安的時光里,我還經常想起我的吳橋老鄉、著名劇作家王朝柱先生,他曾經繼《長征》《開國領袖毛澤東》之后,又奉獻了一部力作——40集電視連續劇《延安頌》。該劇將民族矛盾、國共矛盾、黨內矛盾等三條線索交叉組合展開情節,濃墨重彩地描繪出從長征勝利到中共七大召開這一時期,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形成的過程,以及中華民族抗日救亡的波瀾壯闊的史詩畫卷。當不少大學生紛紛問他,你為什么要寫電視連續劇《延安頌》?延安精神會不會過時?這位“柱子哥”的語氣變得凝重起來,他說:“為什么再現延安歲月?因為延安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融合,已經成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這種精神實際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支柱。這種精神,是求生存、謀發展的一種志氣,一種自信心,是我們民族的靈魂。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偉大延安精神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奪取事業勝利的重要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