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發布75周年,為紀念這充滿歷史紀念意義的時刻,由中共中央統戰部宣傳辦聯合中國新聞社制作的《大道薪傳——中國的各民主黨派》專題片陸續播出,5月24日民建篇由中國新聞社重磅推出。作為一名民建會員,在認真地觀看之后,心情澎湃,民建前輩的政治信仰和社會使命讓我肅然起敬,也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觀看完專題片,讓我明白了民建成立與“窯洞對”有著直接的關系。1945年7月黃炎培、冷遹等國民黨參(政)議員7人應中國共產黨的邀請赴延安與毛澤東主席深入交流。黃炎培老先生問毛澤東: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沒有能跳出這個周期率的支配。毛主席回答:“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這條路就是民主”。這段佳話促進了民建的成立。
當時我們的國家有著兩種前途,兩種命運,兩條道路的選擇,而工商業者還有其他知識分子思考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同時也思考著工商業的發展前途,大家都認為實業興邦,工商業發展起來才能讓我們的國家變得好起來。1945年12月16日民建在重慶西南實業大廈舉行了成立大會,當時主席團成員黃炎培、胡厥文、黃墨涵。當時大家都認為實業可以興國,民族工商業者應該有一個自己的政治組織。民建成立大會的宣言是:“世界要和平、政治要民主、經濟要發展、社會要公平、教育要普及、文化要繁榮”。建國后,國民經濟不是很富足,民建先賢向國家提出發行債券的建議,并紛紛帶頭購買國債。歷史表明,民建先輩從民建成立之初到與國民黨周旋斗爭再到新中國成立后都在為我們的國家獨立、富強努力著。
看完專題片后,我為能成為民建中的一員而驕傲。民主黨派的三大職能之一就是參政議政,而且在參政議政的工作中應報實情、建真言、做諍友。在建言獻策的工作中應動腦獻計,在經濟建設的戰場上動手出力。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強理論學習,了解民建歷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做好參政議政工作,深入調查調研,建真言,獻實策,在政治生活中不斷履行參政黨職能。學習先賢精神,傳承民建傳統,貢獻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