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的季節,我沐浴著溫暖柔和的陽光,迎著拂面而來的習習微風,游春般地騎著單車,到早已熟悉的唐山泉河陶瓷廠,采訪女廠長、天目瓷系列產品第三代傳人、北泉河頭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劉鯤。
出身陶瓷世家的劉鯤,向我介紹了天目瓷系列產品的研制過程:我的爺爺1958年,在雙橋公社陶瓷廠擔任黨支部書記,燒制大缸中利用釉土(含鐵),曾出現過油滴和鐵紅現象。我的父親1982年擔任唐山市銀河瓷廠黨支部書記兼廠長。一次,在燒制日用瓷時,從無意掉在瓷坯上的一小塊鐵銹,天然形成的五道光環受到啟發。從此,他翻閱史料,尋根究源。歷經多年的艱辛探索,克服一個又一個難以想象的困難,終使失傳700多年的天目瓷重見天日。在2000年9月第三屆唐山中國陶瓷博覽會上一亮相,立即引起轟動: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工人日報》《河北經濟日報》、河北電視臺、日本共同社、NHK電視臺等國內外新聞媒體,對此作了專題報道。
陶藝奇葩——天目系列,包括曜變、油滴、茶葉末、玳瑁等30余種作品,全是我父親歷經艱辛研制開發的。
天目是古代鐵系黑釉陶瓷的統稱,天目瓷器屬于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其中,以曜變、油滴、兔毫最為名貴,而鐵系黑釉曜變天目瓷又居名瓷之首。據有關資料記載,失傳700余年的鐵系黑釉曜變天目瓷,在國內連碎片都尚末發現,僅在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大阪藤田美術館和京都大德寺龍光院等處,存有4只宋代鐵系黑釉曜變天目茶碗,被日本人當做國寶。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著名專家陳顯球先生為此曾深深喟嘆:“可惜這種燒制技術在國內已失傳。真正的曜變天目,一般只能從圖片上看到。”
我父親研制開發的曜變天目,是天目系列作品的一部分,也是天目系列中最珍貴的品種。其中,我父親燒制的曜變藍圈釉瓷和現存日本的宋代曜變天目瓷碗相近,具有兩個特點:一是有斑點,二是斑點周圍閃耀著藍色光輝,應稱為傳統曜變天目瓷。在此基礎上,我父親又研制開發了黑寶石釉瓷、紅寶石釉瓷、銀圈釉瓷、彩云釉瓷、正點鷓鴣斑、絨球釉瓷、金圈釉瓷等曜變天目品種,是傳統曜變天目鐵系釉料的傳承、創新和超越,是同類的異晶體。據專家介紹,曜變天目之所以精美,是基于Fe2o3和P2o5產生的液相分離,析晶體及液滴對光的散射和干涉產生的藝術效果,堪稱藝術精品,彌足珍貴,加之曜變天目之外其它天目陶瓷作品:油滴、雨點、兔毫、毫變紋、玳瑁、茶葉末、木葉天目、黑釉天目、類鷓鴣斑、鐵紅、金沙石等品種,可稱天目系列作品,極富收藏價值。因其制作技術之精之難之深之奧,所以此系列作品被譽為可遇不可不求的藝術珍品。
劉鯤邊敘述,邊潸然淚下,因為她知道父親在研制、開發宋代天目瓷幾十年辛酸、困苦的經歷。劉鯤接任瓷廠后,心想:我是第三代傳人,又有大學文憑,我既接了班,就應把父親的事業發揚光大,更上一層摟。于是,她思前想后,制定了切實可行、詳盡而周密“再現千年唐代古陶瓷”研制計劃:
據有關資料載:1987年陜西省法門鎮寶塔地宮出土的秘色瓷,是唐代越窯青瓷中的精品,茶盞的里面像是一碗清水,也叫無中生水,這是唐代秘色瓷非常令人神往的視覺效果。
劉鯤為使這一千年古陶瓷神話再現,干脆把行李搬到車間,吃住在廠,晝夜在車間里摸爬滾打,注漿成型,修坯上釉,裝窯出窯,查看管路,記錄升、降溫曲線,修改或重定作業計劃。有時代病堅持,甚至忘記吃飯睡覺,二十四小時連軸轉……冬來暑至,春種秋收,歷經千余個日日夜夜,終研制開發成功。
在唐代秘色瓷“無中生水”的視覺效果上,增加宋代曜變天目瓷之晶花,錯落有致,改進了天目瓷或黑、或紅、或棕,不柔和的釉面視覺效果。而新產品顯得十分幽靜深邃,敘述著千年的歷史滄桑,應稱為“唐宋秘曜”。
唐宋秘曜璀璨的釉色,自然天成一幅美麗的畫面,在不同的光彩,婉如縹緲的宇廟中忽明忽暗的星辰,如夢如幻,具有濃厚的東方藝術的神秘感受和獨特的民族審美風格。伴隨茶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是一種濾去浮躁沉淀下的深思,帶來歷久彌新的口感和滄海桑田的詩意,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唐宋秘曜如夢如幻的色調和晶花,這也符合分相和結晶的原理。唐代秘色瓷和宋代曜變天目瓷的結合,再現千年古陶瓷神話,是唐宋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撞擊、交融、升華、創新的必然結果!
風雨一家人,半個世紀“唐宋秘曜”魂牽夢繞之猜想,道出了赤誠的中國心,用唐宋秘曜詮釋了普通三代共產黨員的初心和生活的意義,實現了自然天成、天人合一的審美觀念,促進了現代陶瓷工業技術進步,使中國古陶瓷煥發了青春。
唐宋秘曜,是新時代政治、經濟、文化、工藝產物——其中的天地人三才盞有茶、有乾坤,唐宋秘曜在路中……北泉夢,唐山夢,中國夢,劉鯤信心十足地對我敘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