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次觀看了由中央統戰部宣傳辦公室聯合中國新聞社制作的《大道薪傳——中國的民主黨派》民建篇專題片,看到了新一屆民建中央領導們集體亮相感慨萬千。
一、回顧歷史、倍感光榮
專題片深刻揭示了“興”與“亡”。片中回顧了1945年7月,黃炎培與褚輔成、冷遹、左舜生、傅斯年、章伯鈞等人應邀到延安訪問。此間,黃炎培老先生與毛澤東就如何避免“人亡政息”的歷史周期率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黃炎培老先生與毛澤東的會面史稱“窯洞對”。毛主席問黃炎培到訪延安后的感想,黃炎培答: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
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繼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并且無法補救。也有為了區域一步步擴大了,它的擴大,有的出于自然發展,有的為功業欲所驅使,強求發展,到干部人才漸見竭蹶,艱于應付的時候,環境倒越加復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趨于薄弱了。
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跳出這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地了解了。
黃炎培先生問毛澤東主席,中國共產黨能不能跳出歷史上“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毛澤東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二、薪傳不輟、繼往開來
專題片展現了“跟”和“走”,也就是明確政治抉擇。1945年12月16日,由民主建國會前輩黃炎培、胡厥文、黃墨涵、章乃器在憂國憂民、實業救國的強烈意識中中國民主建國會在重慶成立。
民建是中華民族在特殊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政黨,她的醞釀和成立,正值抗戰勝利后中華民族面臨命運抉擇的關鍵時刻,為爭取光明,一些愛國民族工商業者和與其有聯系的知識分子走到了一起,自建立之初,就體現了愛我中華,興我中華的偉大理想,一直以來民建團結工商界人士和與其有聯系的知識分子在歷史抉擇中,選擇了與中國共產黨密切合作,為中華民族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成立伊始,民建以民主和建設為宗旨,提出“推進民主、反對獨裁,爭取和平、反對內戰,要求建設、反對破壞”的政治主張。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民建和工商聯的口號是“聽、跟、走”,也就是“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樸實無華的語言表達了堅定的政治信念。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民主建國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同樣致力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是民主黨派的根本職能。
三、凝心鑄魂、團結奮進
專題片的核心是“道”和“傳”,也就是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啟示。在當前國際風云變幻,中國和平穩定來之不易,在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展機遇期,為偉大的中華民族復興需要:世界要和平、國家要民主、經濟要發展、社會要公平、文化要繁榮、醫教要普惠,民生要和諧。就更需要共同努力、多黨合作、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民主建國會創建初期只有93人參加會議,經歷了78年的風風雨雨和發展壯大,現有會員22萬人之多。現在的民主建國會人員成分涵蓋了各行各業的有志之士和精英。
回顧78年來民建同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風雨同舟的光輝歷程,對每個時代都發揮著使命、擔當、發聲和建言。
為弘揚民建愛國、愛會的優良傳統,激發廣大民建會員在新征程上繼續發揚光大我們的宗旨,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提出了:不忘合作初心、心系“國之大者”、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履職水平,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民建的一份力量。
我們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定政治信念、提高思想覺悟,夯實忠誠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學習宣傳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首要政治任務。作為民建的一員,我們更應繼承民建前輩的光榮傳統,秉承初心,為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2023年是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5周年,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貫徹落實民建中央、民建河北省委“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動員會精神,圍繞相關要求,在政治品格、崗位職責、社會服務等方面有新的進步,助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積極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