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好不好,鳥兒來投票。” 1月13日中午,分組討論剛剛結束,省政協委員、河北省綠色產業協會會長左克永的一句話讓省政協委員,民建衡水市副主委、冀州區政府副區長龍紅華和省政協委員、民建保定市委環境資源委員會主任朱海停下了腳步,三位委員聚在一起,說起家鄉的變化,意猶未盡。
“在會上說起這幾年環境的變化,我就想到了滹沱河。”長期關注環保的左克永委員說,去年11月中旬,石家莊滹沱河濕地迎來了世界瀕危物種——中華秋沙鴨。“要知道,這位‘貴客’數量極其稀少,全世界只有3000只,在我國境內只有200多只,號稱鳥中‘熊貓’、水中‘揚子鱷’。”
“要是比鳥類數量,我們衡水湖有300多種鳥類,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在我們衡水湖,如果鳥兒都飛上天空,那真是遮天蔽日,特別震撼。”龍紅華委員忍不住翻出了手機相冊,湖水清亮,成群的鳥兒振翅盤旋,構成一幅美麗畫卷。“衡水湖是華北地區單體最大的水面,還入選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秀案例。”
聽著兩位委員說起的變化,來自保定的朱海委員也深有感觸。“河北生態環境的變化真大。”手拿政府工作報告的他剛剛在報告上劃了重點:過去五年,我省空氣質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提高42.1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從33%提高到35.6%……
“生態的改善落在報告上是一串串數字,而對于鳥類來說,珍稀鳥類就像‘環評師’,為河北生態環境好轉提供了有力佐證。”左克永委員說,希望未來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基礎上,城市也能借助生態發展,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說起環境的變化,委員們“如數家珍”,憧憬未來,他們更是充滿期待。“在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同時,我們還要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綠色發展機制,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助力當地經濟發展。”朱海委員說。
對此,龍紅華委員頻頻點頭:“衡水湖的生態保護這幾年已經很見成效,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迎來更多綠色項目。”左克永委員也建議:讓蜿蜒碧水與現代城市景觀相融共生,讓生態的發展最終和經濟的發展相統一。
已到午飯時分,關于生態環境的話題沒有結束,三位委員相約等兩會結束時,一起去河北各地看看,體會一下生態變化帶來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