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提振居民消費,實施消費提質升級工程。如何進一步釋放經濟發展活力、提振市場信心,如何實施消費提質升級工程?今年的河北省兩會上,“經濟提振”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議題。漲收入,帶動居民消費升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多措并舉提升居民收入。我覺得老百姓要有錢、有購買力之后才有可能萌發消費意愿,這是打通和擴大消費的‘堵點’和‘難點’。”在河北省政協委員、河北省綠色產業協會會長左克永看來,有效提振居民消費的前提條件是居民要有可靠的就業保障和穩定的收入來源。“恢復和擴大消費首先要提振消費信心。”
居民消費需求潛力該如何持續釋放?左克永委員建議擴大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同時,鼓勵支持創業,增加經營性收入,通過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為支撐,著力提高居民消費能力。? ?“繼續增加收入之外,還要做好‘加減’法。”左克永委員介紹說,一方面要把產業升級和提升就業質量結合起來,強化技能培訓,推動實現更加穩定、更高質量的就業,直接增加工資性收入。另一方面,要減少群眾在養老、醫療等公共服務方面的支出,提高居民轉移性收入,不斷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切實減少群眾醫療費用支出。
對此,河北省人大代表、太和集團總裁兼太和電子城總經理李美瑄深表認同, 百姓的“錢袋子”鼓不鼓,既要看收入漲不漲,也要看教育、醫療、養老等負擔重不重。因此,李美瑄代表建議,加大民生支出的力度,將財政支出更多投向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救助、脫貧攻堅等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領域,從而有效縮小收入分配差距。“2023年,加速經濟發展、提振釋放消費將成為首要任務。”李美瑄代表說,隨著被壓抑已久的文化休閑消費市場全面開啟、有力釋放,政府應積極擴大內需,促進物流、人流的快速流動,考慮通過發放消費券、舉辦消費文化節等各種形式積極促動消費。增后勁,打造高質量的消費場景穩當前,還要增后勁。“目前是抓住消費提質升級的重要時機。”河北省人大代表、石家莊食草堂文化飾品有限公司設計部主任牛睿儀認為,增加多元消費場景等高質量消費載體,是吸引人們體驗消費的重要依托。對此,她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積極推進省級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夜間經濟、消費集聚區等。
“新消費場景的打造,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文化消費、品質消費對消費潮流的引領,以及相關文旅優惠促銷政策的扶持,是提振消費不可或缺的加速器。”李美瑄代表認為,隨著消費能力的不斷釋放,人們對消費品質的要求也會不斷提高,要想讓消費提振、發展、增量,還需提升自身硬實力,不斷增加消費者的體驗感。李美瑄代表建議,打造市民2小時數字化文化休閑娛樂生活圈。“對于我省各市區內的特色餐飲、特色步行街、特色文化街區、商業集群的建設,要以提檔升級為主。”她舉例說,特別是文化元素、歷史元素、老字號新品牌的融合,深入挖掘文化內涵,突出河北特色。同時,發展首店首發經濟,統籌開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創建,打造更多消費新場景,釋放消費新活力。避免簡單的聚集經濟,浪費了商業資源,做低商業品質,同時也缺失了文化底蘊。另外,要在停車、配套、互動等方面加強建設,有的玩、有的看、有的轉,才會愿意來、愿意常來、愿意帶人來,也才能充分激發消費欲望。同時,以各地市市區周邊兩小時半徑的區域為主,打造循環的、可持續的、長期開發的文化休閑特色產業,避免同質化的競爭,以打造不同的文化產業特色。“要增加內涵和深度,讓廣大市民能夠滿足休閑旅游的需求,增強體驗感和滿足感,形成鄉村休閑旅游經濟體。”此外,李美瑄代表建議,從源頭提升,加強對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賦能,開辦免費培訓班、專業論壇,組織專家委員會,提供咨詢指導等服務,提高其綜合經營能力。解難紓困,讓中小微商戶迅速恢復元氣“復蘇經濟,一方面要提升居民收入、提升購買力,另一方面還需要幫助脆弱的中小微企業盡快走出困境,中小微企業是城市的煙火氣所在和活力之源。”牛睿儀代表建議,繼續出臺助企紓困政策舉措,加大對中小企業減稅降費的力度。對于經營困難的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及時推出針對性的紓困政策,包括稅費、利息、租金等負擔減免等一系列措施,休養生息。對于旅游、餐飲、零售等受到沖擊特別嚴重的行業研究特殊的專項政策。
河北省政協委員、英諾特(唐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葉逢光對此深有感觸,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的沖擊十分明顯,缺訂單、缺客源、上游供應鏈延期等現象普遍存在,同時租金、水電費、人工等成本壓力不減。他提出,要針對中小企業發展困境,研究制定新一輪支持舉措,精準實施“放水養魚“策略。“建議政府協調各個金融機構,適當降低銀行融資成本,創新金融產品跟服務,推動政策補助、銀行貸款貼息等,讓中小微企業在一級融資渠道暢通。搭建多層次資本市場,引進專業的風險投資機構,債權承銷機構,保障一批有高成長性的科技型企業有資金發展壯大。”民革河北省委的集體提案中更進一步提出,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建議由財政、金融、銀監會、工信、發改等部門,按照紓困資金突出重點、金融助企精準滴灌的原則,統籌整合財政和金融資源,突出向實體經濟傾斜,合理安排中小企業紓困專項資金,精準制定和運用金融支持政策,幫助中小企業恢復元氣,走出困境。建議結合金融機構,通過財政資金購買方式向中小企業推出一批零息或貼息普惠型金融產品。研究制訂制造業中小企業設備購置、基礎建設和更新改造的財政后補助及貸款貼息政策,引導資金要素投向科技創新、現代制造業、區域特色產業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重點抓好政策落實工作,打通資金兌現“最后一公里”,確保助企紓困政策紅利精準直達中小企業。“解難紓困,不僅僅是資金支持。企業要不斷提升自身品牌價值,品牌競爭力增強了,才能經得住危機。”牛睿儀代表建議,由政府牽頭,推進工業設計與產品、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深度融合,引導民營企業樹立現代經營理念,加強設計研發和技術創新,建立集市場開發、用戶研究、服務設計、技術研究和加工制造等多位一體的動態產業鏈。同時,加大對河北優質品牌企業的扶持力度,不斷提升河北企業、產品知名度,加快建立全省企業“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立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讓河北品牌產品不僅走出去,還要走得更遠、走得更多、走得更好。葉逢光委員建議,可以加強數據資源共享和開放,建立面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數據開放賦能平臺,降低企業轉型門檻。同時,支持打造數字民營經濟集聚區,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在空間上集聚融合發展,依托現有產業集群,打造一批實體經濟和數字化服務業融合發展平臺,形成實體產業與數字產業之間協同發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