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平山縣磨子溝村草木蔥蘢,惠風和暢。
這里清新恬靜,四方游客慕名而來,在綠水青山中暢享鄉村美景;這里產業有序,農林牧副產業興旺,梁家文化大院一派笑語歡歌;鄉親們的腰包6年肥了3大圈;這一切的一切,都得從2016年的那場扶貧結對子說起。
石家莊市平山縣上觀音堂鄉磨子溝村位于河北省與山西省交界地帶,海拔上千米,距離石家莊150公里。近年來,隨著中青年外遷和進城打工,村里只剩下了留守老人,“日出村頭歇,日落回屋坐”成了日常,村民的生活勉強溫飽。
2016年4月6日,民建石家莊市委機關三支部成立,任命李春景為該支部第一屆主委,他向民建石家莊市委匯報工作時,首先在全國較早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思路,支部會員先后走訪了行唐、平山等地,最終和時任平山縣觀音堂鄉黨委書記陳東亮溝通對接,選定了該鄉磨子溝村作為扶貧幫扶對象,雙方于當年6月正式結緣。平山縣磨子溝村支部書記梁新科介紹說,當時石家莊民建機關三支部給我們提出了這個精準扶貧的這個模式,我就抱著一個試試看的態度下定決心,想把這個事兒做下去。
2016年,磨子溝村人口23戶、42人,孤老寡幼居多,人均收入2000多元,“山高路遠、窮鄉僻壤”是村里的貧困標簽。支部多番深入調研后報上級決定,從基礎建設和產業幫扶上突破,走一條精準扶貧之路。
2017年是精準扶貧的深化之年,4月28日,三支部主委李春景、副主委高嵐、蔡四權一行10余人來到村里,給老鄉們送來了米面油,支部最核心的目的是和老鄉們拉家常、摸底細,究竟如何展開精準扶貧?如何增加村民收入?
同年9月,支部接到磨子溝村梁新科書記來電,訴說村里有數千斤土豆滯銷,“扶貧先救急”,機關三支部迅速聯合民建市委社會服務委員會,利用微信、網絡等平臺進行求助,僅3天時間就幫老鄉們把7000多斤土豆全部銷售,“土豆扶貧”為民建石家莊市委積累了經驗,也開拓了思路。扶貧工作靠的就是執行力,在支部會員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磨子溝的村容村貌當年就發生了大變化:道路整修、路燈亮化、墻壁粉刷、垃圾定點處理。以前沒有路燈不敢出門,點煤油燈,晚上出來拿個手電筒,現在好了,電燈裝上了,出門安全了。
“扶貧先扶智,輸血變造血”,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當年5月21日,支部在村里開啟了“星星雞羊,可以跑滿山”的扶貧計劃,建雞舍壘羊圈,并先后投放了1500只烏雞苗和32只小羊羔,收益由村民共享;另外,支部協助村里把一處老院子開發成了民宿,并進行了文化整體提升,“梁家大院”很快就成為游客前來的打卡地。
近年來,支部會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帶領醫務工作者為全體村民免費體檢和贈送日常藥品,多次開展了送電暖器、送文化服務等一系列活動。
2021年6月22日,機關三支部會員在磨子溝村舉辦了慶祝建黨100周年暨助力磨子溝村經濟發展座談會。民建石家莊市委,石家莊市鄉村振興局,平山縣政府應邀出席了活動。經濟幫扶提收入,健康下鄉保民生,機關三支部的扶貧工作真正做到了村民心里。平山縣磨子溝村支部書記梁忠科說:“大村有大村的優勢,小村有小村的特點,我接過接力棒后要接好,讓外邊的游客來咱們磨子溝這得到更大的驚喜,然后讓咱們村老百姓生活各方面得到更大的實惠,生活更幸福,讓磨子溝知名度越來越大”。
春夏秋冬四季輪轉,六年扶貧歷歷在目,如今的磨子溝村,村民收入早已突破萬元大關。鄉村振興工作中,三支部在果林栽培、山貨銷售等方面獻智獻策,共同拓展生態養殖和生態旅游相結合的發展之路,這些工作先后多次被人民政協報、民建河北省委、石家莊政協微信公眾號、學習強國石家莊平臺、石家莊日報、石家莊廣播電視臺等多家主流媒體宣傳報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支部全體會員踴躍捐款捐物、義賣義捐,在河北石家莊、福建南安等地,都活躍著民建會員的身影,真正彰顯了民建同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風雨同舟”的優良傳統。其中,李春景主委抗擊疫情的書法作品被民建中央選登。2020年12月15日,民建石家莊市委舉辦了表彰大會,機關三支部等7個支部被授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李春景被授予“助力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李春景主委上臺接受表彰并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