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以來,民建滄州市委按照民建中央、省委部署,認真開展“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進新時代”政治交接主題教育,引導會員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努力建設書香民建。我通讀兩遍李紅梅、劉仰東合著《向北方》,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該書帶給我的不僅是心靈的震撼和感動,更多的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理解和感悟。
《向北方》講述的是中共百年奮斗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大量翔實的史料生動地反映了1948年9月到1949年9月,在中共中央直接部署下,香港分局護送1000多名民主人士和文化精英從香港和海外,秘密北上解放區,協商建立新中國的偉大壯舉,系統闡述了包括民主黨派在內的各界人士,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之路的歷程。
1946年6月,國民黨撕毀1月舊政協會上達成的五項決議,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發動了全面內戰。民盟秘書長梁漱溟長嘆“一覺醒來,和平已經死了”。國民黨在國統區強化白色恐怖,加劇迫害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1947年11月6日,宣布民盟為“非法團體”。民建、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等民主黨派被迫轉入地下開展活動,多個民主黨派總部及主要領導人集聚香港,進行反蔣斗爭。1948年前后,國共兩黨在戰場上勢均力敵,民主黨派領袖和各界代表人士面臨政治和個人命運的艱難抉擇:是北上解放區,跟共產黨站在一起,建立新中國?還是周旋于國共之間,走“中間路線”?他們舉棋不定。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順應民意,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第五條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五一口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革命進程的準確把握,展示了中國共產黨虛懷若谷,用統一戰線紐帶凝聚各黨各派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誠意和決心,吹響了創立人民政協、建立新中國的號角,加速了國民黨政府垮臺的進程,拉開了協商建國的宏偉序幕。
5月1日,香港《華商報》全文刊登中共中央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在黑暗中摸索的民主人士,仿佛看到了指路明燈,他們興奮不已,連日商議。5月5日,李濟深等12名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聯名通電響應“五一口號”,隨后各黨派及民主人士也紛紛響應,中共與各民主黨派的團結合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在港民主人士對“北方”的共產黨心向往之、身向往之。但他們有家有業,也有各種切實困難,做出北上決定非常不容易。例如民革主席李濟深夫人雙秀清癌癥晚期,對未來的憂慮也讓他拿不定主意。1948年底,他毅然“接受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多次邀請,離港北上”。“無情未必真豪杰”,書中記錄李濟深歷經曲折上船后,非常清楚已經與夫人永別,“坐了一夜,不寢”,“三次出船傍,望羅便臣道的家,依稀莫辨,不無惆悵”,開船第二天,他“兩度夢家”。洪門耆老司徒美堂不顧“年老腳跛”,從美國飛越半個地球到香港,輾轉北上。傳奇將軍馮玉祥魂斷回國路,愛國將軍楊杰在香港被暗殺。真實又殘酷的史料讓我一次又一次模糊雙眼。
當時形勢險惡,民主人士們異地溝通時,甚至把信寫在綢布上,縫進衣服中。為避免暴露,李濟深動身后,香港給毛澤東密電打暗語“船開了,貨放在船長房里,英姑娘沒來送行,請大老板放心”。可敬可嘆的是,民主人士們沖破國民黨反動政權層層封鎖和各種政治力量百般阻撓,一心“向北方”,為的是什么?就是與中國共產黨一同譜寫建立新中國這部宏大交響樂。
我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20余年,對民建先賢的關注自然多一些。該書自190頁到214頁單列一章《黃炎培的南下北上》,分5個小節記錄民主建國會創始人黃炎培的心路歷程和北上過程。1945年7月,黃炎培等7位參議員應毛澤東和周恩來之邀訪問延安,親眼見到了解放區“中國共產黨這樣可敬可愛”。尤其是與毛澤東有了一段“窯洞對”佳話,毛澤東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讓黃炎培敬佩不已。1949年2月他不顧危險,奔赴解放區。多年后黃炎培感嘆“我一輩子都在尋求真理,一直未曾如愿以償,而使我認識到可能是真理所在的,就是1945年的延安之行”。
盡管北上之路艱辛,但堅定的情懷和精神支撐著他們,李濟深在船上寫1949年新年獻詞:“同舟共濟。一心一意。為了一件大事。一件為著參與共同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統一、康樂的新中國的大事。同舟共濟。恭喜恭喜。一心一意。來做一件大事,前進,前進,努力,努力”;黃炎培詩云“幾時迎取新的太陽,紅!紅!”彭澤民詩云“春風將近到吾船”;朱蘊山詩云“一頁翻開新歷史”;柳亞子詩云“前途喜真向光明”,豪情滿懷的詩句道出了民主人士對新中國的憧憬和向往。
“離巢別燕,久別歸來”的民主人士們到達解放區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們參加了形式和規模不同的參觀考察活動,親眼見到生氣勃勃的景象,極為欣慰。1月22日,李濟深、沈鈞儒等55人發表《對時局的意見》:“愿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共策進行,以期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這是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第一次集體以書面形式,公開宣布自愿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對構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關系具有重要政治意義。
共產黨人為民主和平的共同理想,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將一盤散沙般的各界人士凝聚在一起,籌備新政協會議。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郭沫若激動地說“真好像在黑暗苦斗著的太陽,經過了漫漫長夜的絞心瀝血的努力,終于吐著萬丈光芒,以雷霆的步伐,冒出地平線上來了”。司馬文森興奮地表示“五千年來的第一次,中國人民用自己的手來表決自己的憲章!以國家主人的身份,來處理自己的命運!我們興奮!多少說不出的情緒,像海濤,像巨浪,在我們心中翻騰起伏,多少熱血,在我們身上奔騰著。熱淚涌在我們眼中,它想流下來,為了快活,興奮,激動!”“我們擁護,我們鼓掌,我們歡呼,我們一致地舉手通過!”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這就是我們的民主黨派先賢,他們如涓泉歸海萬水朝東,義無反顧天下歸心北上解放區那一刻,就清楚地認識到: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包括各民主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得人心者得天下”,只有跟著共產黨走,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才能如種子般落地生根、破土綻放。
73年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走向光明,迎來解放,開辟了新天地。今天,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人民走向強盛,迎來小康,開創了新時代!
我作為在黨派機關駐會20年的專職工作者,見證了我國新型政黨制度不斷完善和發展;見證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各民主黨派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上積極發揮作用、不斷進步;也必將見證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發揮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作用,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磅礴偉力!
河北的大發展快發展使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讓我們以讀書活動為契機,顧歷史以求正義,鑄忠誠以擔使命,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中國式民主故事、多黨合作故事、政協故事、民主黨派故事,唱響促改革、謀發展、圖跨越的時代主旋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共二十大的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