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發展鄉村產業,強調“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要“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也是解決就業的關鍵,是農民工就近就業的基礎,為此,筆者就產業振興談四點看法。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區域化統籌農村產業發展布局,立足地方實際,編制和完善鄉村產業發展規劃,明確鄉村產業發展方向、重點任務、產業布局以及保障措施,統籌資源和產業,打造縣、鄉鎮、村層級分工明顯、功能有機銜接的格局。要根據鄉村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條件,科學分析市場需求,充分挖掘區域產業特色,進一步做大做強區域優勢特色產業,鼓勵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跨區域聯動發展,形成一批競爭優勢明顯、抗風險能力強的特色產業集群。
二是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以縣城發展促進鄉村發展。以縣域經濟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牽引鄉村振興,農業轉移人口和返鄉農民工依托縣域進行城鄉雙向流動,推進鄉村同縣域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產業重構、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鄉村發展質量,實現新型城鎮化,讓鄉村同城市現代化發展同頻共振,讓新農村成為農民工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三是廣植“梧桐樹”,讓鄉村成為創業者的樂園。堅持以政治引領、鄉情感召、政策吸引、事業凝聚,鼓勵有資金積累、技術專長和市場信息的返鄉農民工在農村創新創業,打通返鄉人才“綠色通道”,引導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工商業主和鄉賢等入鄉創業。加強鄉村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建設一批資源要素集聚、基礎設施齊全、服務功能完善的鄉村創新創業園區,依托大型農業企業、知名村鎮、大中專院校等建設一批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為返鄉入鄉創新創業帶頭人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基礎平臺。探索建立涵蓋土地流轉、產業項目等信息的綜合服務平臺,架起城鄉之間要素流動、信息交融的橋梁,推動更多的人才、技術、資金等優質資源要素向農業農村匯聚。加大對返鄉創業支持力度,為懂技術、懂市場的農民工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和資金支持,打造功能完備、環境優良的返鄉創業樂園,加大對農民工群體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政策落實力度。
四是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帶動勞動力就近就業增收。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發展村級自主產業項目,健全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制度,強化村級財務監管,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規范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引導有條件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成立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推動項目落實落地在村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崗位。靈活收益分配,采取“村集體+公益”模式,每年從村集體經濟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益公積金和福利費,用于擴大再生產和開發公益性崗位等,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農民穩定就業、持續增收。發揮土地資源優勢,盤活閑置宅基地、農房等資產,通過自主開發、合資合作等方式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人民政協報》2022年06月21日 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