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政協聚寶匣,修身建言委員家。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我深入研讀以中共黨史為重點的“四史”等,多次到紅色教育基地重溫黨史,思想得到淬煉、精神得到洗禮,對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
學思踐悟,要滌心鑄魂、始終不渝 ???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重視和善于學習,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也是黨的一個重要政治優勢。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總是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向全黨提出學習的任務,特別是在每一個重大歷史轉折時期,都把加強學習作為戰勝艱難曲折、奪取新勝利的重要法寶,極大地推動了黨的事業的蓬勃發展。早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就注意到“本領恐慌”問題。當時,中共中央曾明確指出,我們的隊伍里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過去學的本領只有一點點,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漸漸告罄了。改革開放伊始,中共中央就強調,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一場深刻的偉大的革命。在這場偉大的革命中,我們是在不斷地解決新的矛盾中前進的。因此,全黨同志一定要善于學習,善于重新學習。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號召大興學習之風,強調“要增強學習本領,在全黨營造善于學習、勇于實踐的濃厚氛圍,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推動建設學習大國”。 ???
作為新時代政協委員,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勤于學習、善于學習。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同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豐富實踐聯系起來,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要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新時代的智慧和力量,努力掌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所需要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能,在新征程中更好勇擔新使命、作出新貢獻。 ???
榮辱與共,要風雨同舟、歷久彌堅 ???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總結了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堅持統一戰線”。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把統一戰線擺在重要位置,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實現了從四分五裂、一盤散沙到高度統一、民族團結的巨變。從國民革命聯合戰線到工農民主統一戰線,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到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再到愛國統一戰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心聚在了一起、血流到了一起,共同書寫了抵御外來侵略、推翻反動統治、建設人民國家、推進改革開放的英雄史詩。歷史一再證明:把絕大多數人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奪取事業勝利的強大力量源泉。
統一戰線的同心圓越畫越大,圓心永遠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鮮明特征和重要內容,也是多黨合作事業健康發展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各民主黨派是在中國人民反帝愛國、爭取民主和反對獨裁專制的斗爭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民主黨派積極投身建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探索改革路、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共同致力于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宏圖偉業。實踐證明,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具有歷史的必然性、偉大的創造性、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符合中國國情和國家治理需要,是有利于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基本政治制度。作為一名來自民主黨派的全國政協委員,要努力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轉化為踐行新型政黨制度的政治自覺、理論自覺、行動自覺,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事關道路、制度、旗幟、方向等根本問題上立場不含糊、原則不動搖。要更加深刻理解“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把“兩個確立”融入血脈、付諸行動。 ???
建言踐行,要為國分憂、為民解困 ???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回望百年大黨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忠誠為民是其最鮮明的標識。 ???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作為新時代的政協委員,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共中央關于國內國際經濟形勢的判斷上來,把工作重點聚焦到中共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踐行于履職盡責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始終保持奮斗者的姿態和干勁,心系國家大事要事、情牽民生難事實事,察實情講真話諫諍言,當好人民政協制度的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以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作者: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副秘書長;此文刊登在《中國政協》雜志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