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高新國
“京津冀地區的首要定位是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而世界級城市群需要世界級產業集群特別是制造業集群的支撐。”只要一提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話題,作為相關領域的專家,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武義青總是難掩興奮。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上,他將提交關于加快建設京津冀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提案。
從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到四次會議,武義青共提交提案34件,11件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其中《關于深入推進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的提案》,被全國政協提案委列為重點督辦提案,專門召開提案督辦會。
“河北與京津兩地制造業已逐步實現融合,三地在生物醫藥、汽車、新材料、高端裝備等領域的合作日漸緊密。”武義青說,以生物醫藥產業為例,北京生物醫藥產業人才優勢突出,擁有豐富的臨床資源和大批新藥篩選、安全評價、中試與質量控制等技術平臺;天津科技支撐實力突出,聚集500多家從事生產和研發的機構;河北制造基地聚集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有競爭力的制藥企業,三地具備了打造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基礎和條件。
2021年,河北聯合北京、天津市將京津冀生命健康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推薦上報,同時河北省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集群、電力和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也獲推薦上報。武義青建議,將這些產業集群列為先進制造業集群支持重點,并指導申報單位做好先進制造業集群創建工作。
2022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8周年。“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是延續制造業發展優勢、開拓產業發展新空間、推動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必然選擇。”武義青說。?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2年3月5日第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