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世界科技大國越來越嚴的技術封鎖及打壓,一旦關鍵進口硬件和軟件技術被斷供,我國許多鋼企將面臨著生產受到制約甚至停產的危險。”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武義青表示。此次兩會,他帶來了關于提高鋼鐵制造業研發水平建設鋼鐵行業軟件硬件研發平臺的提案,為鋼鐵產業發展建言獻策。武義青委員通過走訪調研了解到,我國各鋼鐵企業和鋼鐵行業研發機構的軟件研發平臺標準不一,在自動化信息化控制領域,大多鋼鐵企業沒有標準的軟件研發平臺。企業的自動化信息化技術力量基本都在生產一線,而技術中心缺乏生產實際經驗。他們的研發工作缺乏明確的方向,大多只能以服務本企業生產為主。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鋼鐵企業生產過程數據的管理和挖掘一直以來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范。針對鋼鐵企業的研發現狀,武義青委員建議,我國首先應鼓勵鋼鐵企業建設有著統一架構、統一標準、統一數據庫的五類鋼鐵技術軟件研發平臺。具體來說,這五類軟件研發平臺包括傳動研發平臺、一級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研發平臺、二級過程控制系統研發平臺、標準信息化建設研發平臺和生產過程大數據存儲云平臺。配合這五類軟件平臺建設,應整合全國鋼企的技術實力和數據資源,建設鋼企技術研發生態平臺,主要是建立鋼企生產過程的軟件模擬仿真系統和模擬測試體系。武義青委員提醒,技術研發生態平臺的建設周期會比較長,這就要求,各相關企業和研發機構在短期內仍然要借鑒國外主要研發企業已有的模擬系統,在長期內,國內鋼企專業技術人員和大專院校等研發機構則需要不斷進行模擬系統的開發和測試工作,逐漸豐富起軟件研發平臺的生態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使該平臺足夠堅強,能夠支撐起眾多鋼企的技術研發活動。在武義青委員看來,在五類軟件平臺和生態平臺建設的基礎上,我國應該更進一步,建設鋼鐵制造關鍵控制軟件和硬件國產化自主研發平臺。“如果說五類軟件平臺和生態平臺是技術研發的基礎,那么關鍵控制軟件和硬件國產化自主研發平臺就是在這個基礎之上的高端技術研發,這也是我國各企業和研發機構要想打破壟斷而必須努力的方向。”他說。以熱軋生產線控制系統為例,目前,我國并不具備核心技術,這背后反映出來的是我國在軋鋼過程工藝研究和鋼鐵系統化技術研發方面仍然存在欠缺。只有打牢基礎,高端技術突破才有可能完成。“關鍵領域我們要想實現彎道超車,在研發領域,我國就必須加強標準化自主研發平臺的建設,杜絕各自為戰的小作坊式研發。這就需要國家相關部委進行頂層設計,鼓勵相關企業和機構做成系統化、規模化平臺,從而實現研發領域的巨大突破。”武義青委員建議。(河北日報記者 曹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