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不太關(guān)注體育新聞,但這次,是個例外。也不經(jīng)常翻看微博,但這次,也是例外。
這個例外,緣于,中國女排輸了。
忙碌的午后,無意中翻到群里消息——女排輸了奧運比賽,并且輸?shù)煤軕K。消息的初衷不僅是為了傳遞女排輸了的信息,更多的是,不知從何而來、不知對錯真假的,對“輸”的來龍去脈的認真分析和對某指導、某隊員條條是道的指責。沒來得及仔細看也沒時間多想,第一反應,是默默地惋惜。
晚上再打開手機時,已是鋪天蓋地的信息了。一條條仔細讀來,中國女排在最終一場比賽中擊敗阿根廷,贏了一場漂亮的球,然而這遲來的勝利,卻已無法挽回敗局,因為之前連輸三場,女排在這次東京奧運上注定不能小組出線。
最讓人注目的,是最后一場比賽結(jié)束后的畫面:在《陽光總在風雨后》的背景音樂下,女排姑娘們圍成一圈,集體給郎平深深鞠了一躬,郎平指導眼含熱淚,張開雙臂,深情地逐一擁抱姑娘們,她們緊緊地抱在一起,哭得不能自已。
一連看了這個視頻好幾遍,我第一次認真地關(guān)注起了這次奧運比賽。隨即打開微博、微信,翻看所有與女排相關(guān)的消息,一邊看一邊與場上互相擁抱的姑娘們一起,眼淚稀里嘩啦地往下落,不能自已。
視頻與照片中的郎平,真的是老了。除了嚴肅的表情、堅毅的眼神,更讓人關(guān)注的,還有松弛的皮膚、深深的法令紋。我一瞬間忘記了她的年齡,總覺得她還應該是記憶中那個大高的個子精神抖擻的運動常青樹,可翻到她的簡歷,竟然已是年過花甲之年的“老人”了。
她能稱之為“老人”嗎?剎那間就想起電影《奪冠》。鞏俐演繹的郎平與中國女排的傳奇人生,還有《我和我的祖國》中的《奪冠》,那個身披戰(zhàn)袍飛向屋頂給大家充當天線的小男孩東東,和在天空中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讓屏幕下的人笑得酣暢,哭得盡情。
這一切,都與“奪冠”二字相連。多少年來,女排習慣帶給我們的,總是冠軍,我們也習慣地期待她們,總是奪冠,但偏偏今天,她們輸了。
于是,網(wǎng)絡上狼煙四起。分析原因的,指責郎導的,批評隊員的,甚至,扒出爆料的,比比皆是,層出不窮。
這個世界,是怎么了?這些姑娘們,這個在一位已年屆花甲的“老人”率領下的團隊,她們贏了我們就大聲叫好,鮮花掌聲不斷,而她們輸了一次奧運,我們就應該對她們使勁譴責,大聲責罵嗎?
留言里有這樣一條,我連著讀了幾遍——女排精神是什么,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深深認同。全世界有130多支球隊,中國女排能有這樣的成績,是每個隊員的嘔心瀝血。如果一定要她們一場不輸,輸了就冷嘲熱諷,這對這些拿生命來訓練的姑娘們,是否公平?
每個人的人生或許都是一場比賽。賽程中,我們努力、拼搏,奮力、前行,可是有時候,或許還是達不到預定的那個圓滿結(jié)果。輸與贏的結(jié)局并不重要,對比賽的認知,在比賽過程中付出的信心、勇氣與不遺余力,或許比賽程本身,更讓我們銘記終生。
每一個比賽的旁觀者,都應該心懷一份善良與寬容。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寬容?善良是在別人哭的時候自己別笑,是在同事有疏忽時補漏而不補刀,是看到比自己過得好的人不泛酸,面對不如自己的人不去炫耀。而寬容,是面對明知道的一份不完美,卻仍會設身處地地選擇理解、接受和原諒。
我在那個留言下跟了帖。對輸了奧運的女排,給予深深的祝愿。因為她們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這個東京奧運的不完美,還有更多的,是美好、難忘、讓人感動的記憶和瞬間。
我相信總有一天,她們還是會贏。你聽那首歌多么地好聽,陽光,總在風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