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完民建路南工委的活動,往回走時,黃昏天邊的火燒云絢爛得正是時候。
即將歸家的落日美得正好,雖然依舊亮麗,但褪去了白天的激進與刺眼,溫柔又沉靜地照亮了四周的云,將這大片天幕,映照得火紅金黃,為我們這些同是歸家的人鋪陳出一路色彩斑斕、如夢似幻的畫卷。不知不覺中就匯入了這畫卷中的滾滾車流,心情也被眼前的燦爛映照得璀璨起來。
下午的活動,是民建路南工委對奮戰疫情一線醫務工作者會員和家屬的慰問。工人醫院有我們十幾名“醫者”會員,這場大疫,讓人們對“醫者仁心”這幾個字的含義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剛剛近距離站在他們身邊,每張口罩下的笑臉,真實而親切。
比如慶文,是技術高超的影像專家,平日想找他做檢查都要提前預約,但每次見面都是無比謙遜平和,今天面對我們的鮮花和慰問,更是多了一份“專家”不常有的欣喜和羞澀;同齡的阿潔,與我同是參議政專委會的委員,多少次一起外出調研,一起就某個話題熱烈探討,面對疫情,把馬上高考的兒子扔在一邊,義無反顧地沖向最前線;可愛的孟孟,性格熱情爽朗,是我們的一顆“開心果”,別看平時大大咧咧,但可是一線發熱門診的主管護師,那份沉甸甸的請戰書每次看到都令人肅然起敬……就是身邊這些熟悉的人,武裝上厚厚的防護裝備,就化成我們生命安全的守護神——真為能與他們同行而自豪驕傲,想起他們,每份高大上的感動都真實得觸手可及。
可以說,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所收獲,或者說,又成長了一截。大年初一,去新崗位報到時,駕車奔馳在無比空曠的馬路,全部關門的店鋪,見不到一個人影的大街,一股恐懼感瞬間將人包圍。這城市是怎么了?我們會怎么樣?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回答。然而生活終究向前行進,既然生而為人,有一些責任,就必須要承擔。崗位賦予的職責,照料老小的義務,都是需要我們勇敢擔當的必選項。于是在這場瘟疫中,我們這些平凡而幸運的大多數,在這個特別的新年,留下了努力工作、努力生活的痕跡。
不愛下廚房的,學會了做飯。平時只顧著工作的,重又開始重視起生活。父母好像一下子變老了,面對疫情,更為的無助和不知所措。一直都對他們熱衷于積存生活用品嗤之以鼻的我,變得毫無怨言地沖進超市、菜店,一改過去的不關心,而是用心記好菜價、觀察行情,確保老媽提問時能夠對答如流,然后一趟趟地運送上門,看到爹媽踏實的笑臉,才覺無比心安;女兒仍在等待開學的消息,這個假期,大概是她學生時代與我相伴最長的一段日子,我由曾經的“廚盲”,到現在用心準備每日三餐,手藝雖然還很業余,但也成功實現了升級轉型;小姑娘也學會了做家務,間或幫我洗碗、整理房間,有一次還將廚房收拾得光亮整潔,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孩兒她爹也休了有史以來最長的一個大假,宅在家的日子里,承攬了采買、加工、清潔等各項任務,任勞任怨地為全家準備每日餐食,無條件地支持我工作,讓我能夠沒有顧慮地堅守在一線。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忽然讓人明白,災難之中,能夠平凡地過日子就是最大的幸運,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能夠比每天都能與家人平安健康地在一起,更為重要了。
除此還有,能夠始終駐足于我們人生列車上的同學、同事、老朋友、老戰友,一個問候的電話,幾句簡短的信息,都在默默提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關心、在意我們的人,一直都在……
這些就是你我,在這個特別的抗疫之年,留下的各個片斷,同時也是我們的國家、民族全民抗疫的點點縮影。面對災難,有家、有愛、有惦念,有奉獻、有守望、有幫助,所有這些,都是多么難得的幸福啊。
想到這兒,遠處天際的火燒云就愈發亮麗起來。收音機里正在播報,全國各地援鄂醫療隊即將開始陸續返程。真好。
春天,終于來了。這個不同尋常的春,留給我們的,除了疫情帶來的恐懼、憂慮和無助,一定還有一份厚重的溫暖、感動與期待。就像此時此刻,眼前的這些斑斕云彩,讓人充滿希冀地一路追尋——只要心中有光,腳下的路,也一定是向著璀璨而行。
讓我們記住,每一輪準時升起的太陽,帶來的都是無比珍貴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