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http://www.haody001.com/infodetail.aspx?newsid=2085
發布時間:2007-08-13
信息來源:
瀏覽數:1896
6月2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發表重要講話,著重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為了更好地學習、領會、貫徹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本刊記者采訪了部分專家,請他們對講話的重要精神進行解讀。專家們認為,在黨的十七大召開前夕,總書記的這一講話,旗幟鮮明,內涵豐富,為十七大的勝利召開奠定了政治、思想和理論基礎。
講話明確回答了“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問題
胡錦濤同志在講話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央黨校科社部主任嚴書翰教授認為,這其實是指明了“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問題。也就是說,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的道路。
專家們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了社會主義發展的嶄新道路,實現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性飛躍,是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就在于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事實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繁榮中國、富強中國。
中央黨校科社部賈建芳教授認為:“講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框架進行了全面的、富有新意的闡述。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特別是將黨的各種創新理論統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下,非常必要,深得人心。”
講話提出了四個“堅定不移”的根本性要求
胡錦濤同志在講話中鮮明提出了四個“堅定不移”的新要求。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原副院長甄小英教授認為,這是對建黨以來、執政以來、改革開放以來以及十六大以來黨的成功經驗的總結、繼承和發展,為全黨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統一了思想,明確了任務。
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創事業新局面的一大法寶,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堅持。回顧黨的發展歷程,我們在理論上的每一個重大突破,在實踐上的每一個重大進展都是堅持解放思想的結果。
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推進。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需要,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落實。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們要把科學發展、共建和諧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須堅定不移地為之奮斗。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上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當前,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要緊緊抓住并切實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專家認為,四個“堅定不移”是當代中國發展前進的思想保證、強大動力、基本要求和奮斗目標,是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關鍵所在,是保持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的根本所在。
講話對科學發展觀作了科學概括和闡述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中央黨校哲學部主任龐元正教授認為,總書記的這一新概括、新闡述,提綱挈領,切中實質,使我們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是對科學發展觀的新概括、新闡述。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專家認為,在和平和發展依然是時代主題、實現科學發展成為中國迫切的現實要求的新階段,科學發展觀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注入了強大活力。
胡錦濤同志在講話中強調指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
實現科學發展,就是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就是要統籌兼顧,總攬全局,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注重實現良性互動,著力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就是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講話強調必須始終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
胡錦濤同志指出,全黨同志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必須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認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我國基本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
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但我國生產力還不發達,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解決“三農”問題的任務相當艱巨,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這些都說明,我國依然處于不發達階段,我們所達到的小康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依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
賈建芳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需要經過幾代人奮斗的目標。而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按照小平同志的說法,這個初級階段至少需要100年。在這個階段建設社會主義,一定要注意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國情相結合,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確保我們改革和發展的正確方向。
講話深刻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
胡錦濤同志在講話中進一步深刻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以及黨的自身建設提出了重要要求。
在經濟建設方面,講話突出強調了又好又快發展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政治建設方面,強調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推進,努力與我國人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在文化建設方面,提出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社會建設方面,講話提出社會建設要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多體現到改善民生上。專家認為,這些都是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經濟建設提供物質基礎,政治建設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社會建設提供有利的社會環境和條件。而黨的建設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根本保障。
專家指出,進入新時期新階段,我們黨明確提出并大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在黨的建設上創造了新的寶貴經驗。今后,我們依然要保持清醒頭腦,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制度上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帶領全國人民完成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
來源:《半月談》2007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