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推動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的重要支撐。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即將進入穩步有序承接實施階段。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武義青認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快構建“壓力-推力-引力”管理體制和動力機制。
“緊緊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實施疏解清單管理,強化疏解‘壓力’。”武義青建議,系統梳理北京待疏解非首都功能存量,著眼于打造京津冀聯動集成創新孵化平臺和推動完善國家創新體系這一全局目標,優化布局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做好強鏈、補鏈、延鏈的戰略設計和統籌謀劃。明確功能疏解轉移方向、時間表、路線圖,通過清單管理,形成明確的預期引導和倒逼效應。
武義青說,合理的區際利益聯結和分享機制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激勵措施,也是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的重要內容。他建議,健全激勵政策體系,強化疏解“推力”,促進區域高水平競合互補發展。一方面,建立關于重要創新資源和高端產業疏解的跨區域利益分享政策體系,保留北京對重點疏解企業享有一定比例權益,最大化推動疏解-承接協同。繼續保留重點疏解人員在京權益,消除后顧之憂。另一方面,完善北京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加強對北京“減量發展”“四個中心”建設和對區域發展輻射帶動作用的評估和激勵,推動形成優勢互補、創新動力強勁、高質量發展的京津冀區域協同新格局。
目前,雄安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優質基礎公共服務建設已取得重要進展。武義青說,要繼續加快承接功能建設,強化疏解“引力”。他建議,大力推動京津優質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向雄安新區延伸,有序推動一批標志性疏解項目落地,盡早形成非首都功能承接的集聚效應和引領示范效應。此外,加強對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的服務保障,在推動京-雄公共服務量、質全面均等化基礎上,疊加財稅、金融等創新舉措,并構建最具競爭性人才生態系統,不斷增強雄安新區對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人口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