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中國人種花、養花、惜花,骨子里就有一種愛花的情結,認為花是有情之物,不僅可以愉悅感官,還可傳情達意、寄托情思,古代文人雅士更是賦予每種花以精神和情感寄托:菊花的隱逸,蘭花的高潔,牡丹的雍容華貴,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喜歡畫花鳥是近幾年的事情。閑來無事時,經常翻閱古代花鳥畫集,欣賞古代畫家們用畫筆所記錄下的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鳥。靜靜感受古人畫面中所呈現出的風霜雨雪、四時陰晴、一花一世界、一歲一枯榮的變化,以及這些小花小草在畫面上呈現出的勃勃生機,仿佛可以聆聽到小鳥在樹枝上吟唱、小蟲在草叢中呢喃……。這些大自然中的生命萬物,已經在古人的畫筆下定格,成為永恒。
工筆花鳥畫是中國繪畫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以其生動傳神的造型和優雅細膩的描繪而著稱,于詩情畫意中蘊含著無限生機。尤其在宋代,由于宋徽宗趙佶的大力推崇,花鳥畫得到空前發展,出現了一大批擅畫花鳥的名家,留下了大量流傳千古、彪炳史冊的花鳥畫作品,成為中國花鳥畫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給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正如黃賓虹所說:“唐畫如面,宋畫如酒,元畫以后,漸如酒之加水,時代愈后,加水愈多。”足見宋畫藝術的魅力。每每翻閱宋人繪畫,總是為宋人“奪造化而移精神”的精湛技法,以及其展現給世人的豐厚的精神世界和典雅氣息所驚嘆,所折服。
耳濡目染,這幾年所畫的花鳥便越來越受傳統的影響,總是力求使自己的畫面產生與古人相近似的雅逸氣息,在技法上,尤其偏愛清代惲壽平的“沒骨”畫法,喜歡他淡雅清逸的畫風,“清如水碧,潔如霜露”。品讀他的花鳥畫作品,能夠感受到雅致淡然的畫面上,沒有一絲煙火氣,但又于不動聲色中透出一種富貴氣息。
信手拿起畫筆,把自己積累下的素材,落墨在宣紙上,不厭其煩地一遍遍描摹,賦色,到最后完成每一幅作品。看著自己眼中的牡丹、荷花、小蟲、小鳥……逐漸變成自己心中的模樣,甚至賦予其愛的翅膀,飛向那些需要溫暖的人們,心里充滿一種說不出來的喜悅感、收獲感、成就感。
感恩上蒼賜予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讓我能盡情欣賞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感恩上蒼賜予我一雙會拿畫筆的手,能讓我盡情去描繪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感恩上蒼讓我結緣民建,獲得更廣闊的空間,讓我看得更遠感受得更深;更感恩在我的繪畫道路當中幫助過我的老師和朋友們,而我所要做的是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回報寄予我厚望的老師和朋友,這是我很愿意為之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