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北省把數字經濟作為推動全省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完善頂層設計,加強統籌協調,依托省內資源,不斷加快數字經濟的發展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我省諸多新基建項目的開工建設,表明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興數字經濟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相關政策支持也在不斷落地實施。但在數字經濟發展成果的背后,也存在諸多問題,調研表明,數字經濟發展仍有不少困難與挑戰,亟須通過政策引導打開發展瓶頸。
一、存在問題
一是產業數字化協同效應尚待形成。企業內部層面,數字化平臺的構建尚處于單點突破的階段,職能部門的數字化邊界還未打破,信息化建設各自為政,層次不一,數字化程度差異較大。實現企業內部全價值鏈的數字化升級,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企業聯盟層面,缺乏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難以發揮企業之間的數字化協同效應。產業集群在信息化建設上稍顯落后,統一的供應鏈信息平臺較少,數字經濟的信息成本亟待降低。產業集群層面,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建設落后,彼此關聯性不強,產業集群之間無法形成有效的聯動和集聚效應,制約了數字化信息平臺建設和協同發展。
二是數字化人力資源供給不足。有研究顯示,當前中國排名前15位的數字人才城市,多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我省上榜城市寥寥無幾。我省高校在信息化相關專業建設中并不突出,沒有相關一流學科,甚至在省域內還沒有一所一流高校,嚴重拖慢了信息化人才培養進度。
三是具備競爭力的數字化企業少。我省在全國居領先地位的數字化平臺不多,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優質企業極度匱乏,無法形成品牌效應,在數字經濟的標準制定上缺少話語權。在第一、三產業,我省在互聯網金融、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中心等方面都遠遠落后于沿海發達地區,很難為第二產業推進數字化提供幫助,無法在產業類別層面形成數字化協同。
二、建議如下:
一是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在實體經濟與數字相融合的時代背景下,人才培養的“互聯網+”非常重要。建議高校加大相關課題的立項支持,從立項名額、指南導向、項目經費等三方面提升高校相關人才的科研待遇。加大企業引進數字化人才的政策扶持,比如引進相關人才及配套人才培育基金等。
二是加大潛在數字化龍頭企業的資源傾斜。對優質企業給予配套的人才培育基金支持,減輕數字化人力成本,引導人才結構向數字化轉型。積極引導企業之間、產業集群之間的信息共享平臺建設,降低企業溝通的信息成本,加速信息化轉型。對優質企業及時配給土地資源,主動聯系國有商業銀行牽線搭橋,給予定向化的稅收優惠政策。
三是加大新型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與特色產業深度融合。建設數字政府,推進政務數據交換共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形成“一片云兩張網”管理模式。大力實施IPv6規模部署,基礎電信企業、重點政務系統、主要數據基地IPv6升級改造有序推進,推動“互聯網+政府服務”平臺建設。
四是加大信息惠民力度,提升群眾獲得感。充分利用云計算技術推動治理與服務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和信息惠民服務水平。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著力實現“數字河北”。全面深化信息惠農,利用好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提高農村綜合信息平臺網站點擊量,營造電子商務良好氛圍,助力我省實體經濟的數字化騰飛與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