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一頭連著巨額投資與強大消費,一頭連著廣闊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市場,成為后疫情時代經濟蓬勃復蘇與數字化轉型崛起的重要引擎。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與科學部署下,我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長效發展,但新基建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仍需要建設時間、空間布局、產業結構、人才技術、資金政策等多方位、全領域的支持,以新基建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之路任重道遠。
一、我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行動方案存在缺位,市場需求引導不足。對比近幾年先進地區出臺的政策,我省行動方案存在缺位,新基建涉及領域較為單一,多集中于5G網絡建設,多個領域涉獵過淺甚至存在空白。
(二)新基建戰略布局整體呈“孤島碎片”,京津冀邊界融合未實現高效聯通。
(三)產業生態缺乏活力,“智能+”新模式創新不足。我省產業以傳統產業為主,產業鏈條較短,缺少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領軍企業,尚未形成富有活力與競爭力的產業生態。
(四)科技創新承接轉化能力薄弱,高科技復合型人才紅利吸收不足。
二、推動我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制定總體建設行動方案,深化“一強多特”新格局
1.加快出臺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行動方案。明確具有河北省特色的“新基建”重點領域、提出符合河北省區域功能和定位的具體行動目標、推出“河北版”重大政策措施,以此指導并規范全省新基建的發展。
2.筑牢“一強”基底,打造省內新基建“大前鋒”。著重推進雄安新區新基建發展,在智能城市建設、數字要素流通、體制機制構建等方面先行先試,加快發展區塊鏈、量子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培育一批數字經濟龍頭企業。
3.謀劃“多特”布局,聚焦各市自身特色、瞄準各地城市定位、細化各地產業優勢,圍繞“一強”基底多點開花,以地方特色探索優勢產業與新基建的融合發展,打造“5G+”人工智能、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試點示范區。
(二)把握新一輪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機遇,科技人才齊頭并進,優質企業一馬當先
1.緊抓京津冀新一輪經濟一體化新機遇,主動尋求與北京市新基建龍頭企業的合作,加快構建京津冀“新基建”協同合作機制,選擇部分主城區、產業新區和園區作為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試驗區。
2.構筑“育-引-留”人才塔基,開展技術人才培育工程,暢通京津冀人力資源轉移渠道。建立省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庫,將省內合作院士、科技特派員、國家級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具有新基建領域特殊能力的人才等納入庫內,充分挖掘保留科研力量。
3.細化“新基建”投資賽道,引導優質資企精準對接,培育行業典型。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軟件及服務等核心產業,新型顯示、集成電路、通信設備及整機等基礎產業,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新基建龍頭企業,引導優質企業對接資本市場,引進培育多層次、遞進式的企業梯隊,形成大中小微企業協同共生的新基建產業生態。
(三)騰籠換鳥迎接傳統產業?“新基遇”,“懂行人”掌舵挖掘傳統基建新潛能
1.組建優勢產業聯盟,“懂行人”引領構建合作生態圈。充分挖掘我省鋼鐵產業優勢,組建以河北鋼鐵集團、燕山大學、河北鋼鐵技術研究總院等鋼鐵尖端力量為核心的戰略聯盟。并以河北天柱鋼鐵集團與華為簽署全面合作協議為契機,繼續推進“萬企轉型”行動,搭建優質“懂行”企業與政府長期戰略合作平臺。
2.加強“5G+三港”建設,打造“一帶一路”新出海口。借鑒百度智能云參與建設云計算數據中心助力河北港口集團新基建的成功經驗,在秦皇島港、唐山港、黃驊港等港口全面引進5G+物聯網、數字孿生、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建設信息化、智能化平臺,以粵港澳大灣區、青島港為榜樣,借助中國移動5G布局,聯合成立“5G智慧港口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