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綠色低碳和新材料技術的不斷突破,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有關技術的深度融合,全球汽車產業正在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新四化”方向轉變,據行業預測,到2025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將超過500萬輛,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
河北省具有發展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良好基礎,是全國率先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示范的區域之一。保定長城公司與寶馬、百度的戰略合作,張家口億華通、邯鄲中船718所、石家莊安瑞科等重點企業圍繞北京冬奧會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加快了我省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領域的產品研發和產業化進度。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首都新機場運營和北京冬奧會籌辦,為我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搶占先機、加快發展帶來難得機遇。
但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汽車零部件產業配套能力不足。全省雖有眾多汽車零部件企業,但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普遍規模不大、品種偏少,產品研發滯后于整車企業,電池電控電機“三電”技術、安全氣囊、自動變速器、電子控制系統等,多依賴國外進口和合資企業。
二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環境滯后。充電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商業模式尚未形成;各部門和地方政府政策銜接不充分,地方保護主義嚴重;車企面臨補貼退出壓力日益增大。
三是高端人才短缺,技術創新落后于需求。與國內各大車企相比,我省汽車行業的中高端人才嚴重短缺,急需進一步創優環境,培養和吸引高端人才。
為加快推動我省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快產業集群化發展,擴大規模化生產。一是做大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支持互聯網、電子信息等領域企業進入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行業。二是支持傳統燃油汽車企業轉型發展新能源汽車,積極推動企業加快導入新能源車型。三是大力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支持燃料電池系統及核心部件技術攻關、工程研究和產品開發,加快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基地建設。
(二)實施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強化創新能力建設。一是進一步明確純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創新路線圖,明確近、中、遠期目標,對整車和關鍵零部件,燃料電池系統和核心部件等關鍵材料的重大研發項目予以支持。二是建設產業創新平臺,對新能源汽車領域新認定的省級創新平臺給予建設補助,對國家級創新平臺給予政策支持。三是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整車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關鍵零部件企業加強合作,共同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
(三)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加氫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快建設高速公路充電網絡,實現全省高速公路全覆蓋;加強城市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公交、出租車、環衛、物流等企業利用自有停車站場建設集中充電站,對外提供公共充電服務;支持居住地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要求各地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二是促進充電設施互聯互通,規劃建設全省統一的充電設施公共信息智能服務平臺,并實時提供運行信息。三是規劃布局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加氫站設計、建設及運營的管理體制和建設標準,滿足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營需求。四是完善政策配套,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各地節能減排考核體系。
(四)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一是全力推進公交電動化(含氫燃料電池汽車),2021年各設區市主城區新能源及清潔能源車輛比例達到85%以上,2025年實現公交純電動化或清潔能源化。二是擴大其他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應用規模,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在出租、環衛、物流、公務用車等領域的應用。三是加大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力度,在公交領域率先示范運營氫燃料電池公交車。